【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香港土地供應影響建屋量,使得基層香港人居住環境欠佳;土地問題也影響經濟活動,港府轄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針對牽動未來香港幾十年發展進行「土地大辯論」,共展開為期5個月公眾諮詢。但有學者認為,港府的公眾諮詢只是挾市民住屋需要為名,其實是進一步把土地資源向財團傾斜輸送利益。
大陣仗大辯論
港府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26日起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公眾可就18個未來開發土地選項表達意見。諮詢文件長達80頁,以「增闢土地,你我抉擇」為主題。
當中詳細列出18個被篩選出的土地供應選項細節,以及目前香港土地供應短缺的情形,香港市民能通過參與超過40場的展覽、大型諮詢會及問卷調查等渠道,就如何增加香港土地供應發表意見。
收回土地進一步開發
諮詢文件中,列明香港未來八年土地短缺情況將會加劇,包括欠缺108公頃的住宅用地,當中49公頃是公營房屋用地,另59公頃則是私營住宅地,文件又預計在2026年後,公營房屋用地的短缺會增至72公頃。此外,文件又表明在公營房屋落成量方面,現時遠遠落後於28萬的目標。
至於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文件指出香港新界在農業活動衰落下,不少前農地改作其他用途發展,現時香港便有約1300公頃此類的棕地,當中可被用作發展之用;另外,亦有不少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現時以廉價租予私人體育會作高球場及會所等用途,香港社會一直有聲音要求收回這些土地作發展之用。
恐與民敵對
不過,香港房屋發展及建築研究資訊中心創辦人姚松炎質疑,農地發展一項涉公私營合作,擔心出現官商勾結,而把沒有收益的基建設施工程由港府承擔,也如同把利益輸送予發展商,他建議港府直接引用法例收回土地發展。
同時他也批評,港府近日大肆宣傳公營房屋供應未來嚴重不足,其實是以此來要脅反對諮詢中所列舉方案的異議聲音,造成對立面,令這些聲音變成如同與民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