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濟動能趨緩 楊:貨幣政策有限制

譚有勝 2018/04/02 14:01 點閱 40555 次
央行總裁楊金龍2日表示,我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後平均GDP為2.7%,經濟成長動能趨緩,通膨率的表現則為1.0%。(photo by 立法院直播截圖)
央行總裁楊金龍2日表示,我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後平均GDP為2.7%,經濟成長動能趨緩,通膨率的表現則為1.0%。(photo by 立法院直播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針對我國近20年經濟成長率,央行總裁楊金龍2日表示,我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後平均GDP為2.7%,經濟成長動能趨緩,通膨率的表現則為1.0%,物價相當穩定。至於央行是否會有新的措施解決台灣經濟低迷問題?楊金龍解釋,操作貨幣政策有其限制,唯有結合財政、經濟產業政策,才能全面帶動經濟發展。

台灣經濟動能趨緩

央行總裁楊金龍2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過去20年來我國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就人均GDP與新加坡、韓國、香港的比較分析。他指出,近20年來我國的平均GDP是3.8%,高於香港(3.3%),但卻低於南韓(4.0%)和新加坡(4.9%)。通膨率的表現則為1.0%,物價相當穩定。楊金龍強調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亞洲四小龍都呈現跌幅的問題,其中我國的平均GDP為2.7%,經濟成長動能趨緩。

國民立委曾銘宗表示,央行是否會有新的措施解決台灣經濟低迷的問題?楊金龍回應,目前並沒有新的措施,主要還是會以穩定金融為主。

貨幣政策非萬靈丹

「貨幣政策沒辦法單獨擔負經濟發展的職責,貨幣政策有其限制,不是萬靈丹。」 楊金龍認為,央行無法解決投資環境惡化、產業轉型緩慢、人口老化等結構問題。貨幣政策只能維持金融、物價穩定,提供經濟穩定發展環境,唯有配合財政、經濟政策才能提高生產力,帶動經濟發展。

楊金龍也說,全球金融危機後,星、港、韓採內需為主要成長動能之策略,經濟成長超越台灣。因此,他建議,台灣宜採「外需」 、「內需」 並重的雙策略,內需方面排除投資障礙,促進民間投資提高我國的生產力。外需方面,則要積極加入跨太平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以分散出口市場需求。

楊金龍指出,因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于大陸供應鏈在地化,我國的ICT產業需要提高附加價值,上游需增強研發及設計、下游則要改變行銷及服務,以鞏固競爭優勢。此外,服務業也必須結合ICT科技技術,為服務提高附加價值,才能提高我國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