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旅法動盪兩岸 專家:不宜高調處理

鄭羿菲 2018/03/18 18:55 點閱 15830 次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員嚴震生說,若台灣動員國會造勢元首訪美,1996年飛彈危機恐是前車之鑑。(photo by wikimedia)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員嚴震生說,若台灣動員國會造勢元首訪美,1996年飛彈危機恐是前車之鑑。(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美簽署台旅法後,中共外交部、國台辦都對外「強硬聲明」,「台灣最好不要在浪尖上大肆敲鑼打鼓,才能自保,否則恐面對中共嚴厲的外交打壓。」前駐美大使沈呂巡、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18日受訪時都如此表示。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員嚴震生也說,「中共主要還是針對美國,但若台灣動員國會造勢元首訪美,1996年飛彈危機恐是前車之鑑。」

美國總統川普16日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意味著未來美、台高層官員可引此法為源「雙邊互訪」,中國外交部官網在17日晚間發出聲明表示,「儘管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了嚴重錯誤信號。」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山峰18日也指出,「再次正告台灣方面,挾洋自重必將引火燒身。」顯見兩岸冷和的關係再次因台旅法事件而起動盪。

敲鑼打鼓沒好處

「台美關係只要默默地做就好,若此次台旅法蔡政府大肆敲鑼打鼓,恐面對中共嚴厲打壓。」沈呂巡、黃介正18日受訪時都憂心表示。沈呂巡說,台旅法並沒有真正打開台美正式關係的大門,他擔心台旅法看起來很華麗,但中共聲明的態度也十分強硬,雖不曉得中共會如何報復,但推測會影響與教廷之間的關係,或打壓台灣邦交國。

黃介正指出,台旅法解開了過去台美30年來,官方對官方不能雙方會面的限制,是我國與美斷交後,從前總統蔣經國開始就一直努力的對美工作項目,但早期沒有台獨的立場顧慮,而台灣本身的實力與中共差距也不大,因此過去所面對的衝擊較小,但中共現在綜合國力很強,當台灣追求台美高層互訪時,面對的衝擊將較大。

中國主要針對美國

「我們面對的局面是希望凸顯台美官方互動含量越高越好,但所遭遇中共的反應將非常強烈,中共可能對美不滿採取報復措施,也可能怪罪台灣引起台海風波,或進一步打壓。」黃介正舉例說,中共最主要還是針對美國,蔡政府需要考量要不要在中共顧慮最高的時間點還大張旗鼓地推動台美官員互訪,或是「事緩則圓」慢慢推動,在浪頭上「不敲鑼打鼓」也是一種自保方式。

黃介正認為,過去中、美只要發生不愉快,相關的警告性措施有中斷軍事交流,或暫停雙方約好要舉行的會議等,但若中共官方對美研究專家們的輿論認為台旅法影響重大,恐怕中共想放緩調子處理也會遭遇困難,相反來說,中共智庫若認為還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與美交涉、不宜操之過急的話,強硬的聲明說完後就會放慢處理。

飛彈危機是前車之鑑

嚴震生強調,若台灣動員國會大規模造勢主動要求美國接受元首或高階官員訪問的話,中共的動作就不一樣了。他舉例說,1995年時任總統的李登輝赴美訪問造成兩岸緊張關係升高就是例子,同年7~11月中共展開多次軍事演習,接著在1996年也引發了台海飛彈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