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漲聲迎通膨?薪資不漲是主因

譚有勝 2018/03/04 18:58 點閱 42761 次
薪資不漲購買力低,才造成「心理通膨」 現象。(photo by pxhere)
薪資不漲購買力低,才造成「心理通膨」 現象。(photo by pxhere)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近日物價漲聲連連,但真正造成物價波動是消費者購買力、工商原料、糧食等3大因素,因薪資不漲購買力低,才造成『心理通膨』現象。」國際經濟趨勢專家盧信昌、周濟等學者受訪時對衛生紙之亂引起物價哄抬疑慮如此表示。林建山教授也指出,國際原油價格維持50-60美元穩定趨勢、糧食包括小麥、黃豆等都無歉收、加上今年新台幣強勢走強,今年物價應不會上揚。

物價漲聲迎通膨?

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去年紛紛宣佈漲價,衛生紙也因國際紙漿價格上漲壓力謠傳要漲,零星漲價行為讓人不禁憂慮,通貨膨脹是否將在今年到來?

根據台電統計,去年原油每桶均價約51美元,今年推估將漲至63美元,漲幅約20%左右。作為經濟活動最主要的成本漲幅趨勢,是否會帶動物價上漲?

糧食無欠收 台幣走強

台大國企系教授盧信昌受訪時表示,由於美國加強對委內瑞拉石油業制裁,伊朗因核協議也不能賣石油,確實對石油產量有所影響。但是這些政治因素已經持續2-3年,國際原油價格仍維持在60美元左右的趨勢,並不一定會影響到物價。

他也說,近期南半球包括小麥、黃豆等糧食收成都很好,並沒有欠收的問題,並不可能會發生通貨膨脹的問題。此外,他也認為新台幣在今年升值,並創下2年來的新高點,即使物價上漲也有助於紓解。

原油價格平穩

環球經濟社長林建山受訪時則分析,國際原油價格過去有漲幅趨勢,但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降低。他說,過去有人分析國際原油將在20世紀達到1桶200塊美元的趨勢,但從來沒有實現過。原油最高價格在歷史上才114美元,從去年至今從來沒有超過70塊美元,都在50-60多美元左右浮動。

他進一步說,以前85%的國家只能依賴國際石油組織(OPEC)供給的原油。但現在OPEC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只有36%以下的國家向OPEC購買原油,改變了能源需求供給失衡。此外,新的替代能源,如美國頁岩油頁加入供給原油,使石油價格開始疲軟,石油輸出國家只能增加供給以使石油價格繼續強勢,但在供給需求、替代能源2個因素抵消下,石油價格未來不會有太大波動。

薪資太低心理通膨

「真正造成物價波動其實是消費者購買力、工商原料、糧食等。」 林建山指出,過去20年全球薪資並沒有很大的改變,甚至有倒退的問題,所以造成實質薪資下降引發「通膨假象」 。經濟部1日也指出,小麥期貨價格仍處於地點,麵粉也比去年下跌1.0%;黃豆則較去年同期下跌2.9%,沙拉油則下跌10.2%,大眾糧食物資趨向走勢平穩,物價並不會隨糧食物價下跌而哄抬。

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周濟受訪時也認為,這次衛生紙之亂主要原因在於工商原料——紙漿飆漲,造成單一產品成本過高而調漲。但他不認為這是通貨膨脹的跡象。他說,雖然國際原油價格去年上漲了一倍,但近期油價也下跌到本來的價位,並不算完全上漲。在其他國家石油組織或非石油組織國家調整原油供需產量,將維持油價漲跌趨勢在50-60美元之間。

他說,通貨膨脹率要達到2%才能夠促使經濟成長。但我國通膨不但沒有到2%,還低迷不振, 周濟認為,這次衛生紙之亂引起物價恐慌,反映我國經濟信心不足,才造成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