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連續假期結束,學生開學、上班族收假,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日常的軌道。但是各地醫療院所卻陸續新增了一批身體到處痠痛、胸悶、喘不過氣來的「老」病號,細究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得了「年節症候群」。春節歡聚後,兒孫離開,不少老人家們變得孤單寂寞,感到十分失落,因此渾身不對勁。
其實不是只有年節過後的長輩們會有孤獨的感覺,寂寞已成為文明社會處處可見的現象,也是現代人生活中最艱難的課題,甚至影響健康。
寂寞容易致病
或許人們會認為寂寞只是一種心理狀態,有一些綜合的症狀,但談不上是病。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調查顯示,寂寞對身心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具體而且嚴重性不容小覷。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2015年指出,感覺寂寞的人得到感冒的機會比較高,原因是長期感受到寂寞的人可能會導致細胞變化,因而降低他抵抗病毒的能力。美國萊斯大學心理學教授法根迪斯和他的研究團隊,找來213名身體健康的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實驗,目的是了解孤獨如何影響人們的生病感受。結果發現孤獨的人生病時的感受,比不孤獨的人要來得糟。
美國前公共衛生局局長莫西曾在2017年投書《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寂寞會給「心血管疾病、痴呆、憂鬱症、躁鬱症帶來更多的風險」,莫西提醒職場應該更關注這個問題。
英國設寂寞部長
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心理學教授茱莉安,在2017年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肥胖導致人們在70歲前死亡的風險約高出30%,而孤獨的人早死風險甚至高出50%。她與研究團隊在400萬名受試者中,進行了218項有關社會孤立和孤獨影響健康的研究,得出以上的結論。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日前英國首相梅伊要任命原「體育與公民社會政務」次長克勞奇為首任的「寂寞部長」。克勞奇的任務是協助人數高達900萬「孤獨的英國人民」,處理、解決寂寞的問題。
梅伊說,英國已有多個非營利團體開始關注寂寞議題,現在,政府決定把對這個議題的關注提高到中央部會層級,針對「改善寂寞感」,擬定全面性的政策。
《遠見》雜誌曾針對這個議題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有12.3%的台灣人表示「常感到寂寞」;另一項調查則顯示,退休族則有6成表示,「半數時間都在期待子女回家」,可想而知這些人心靈寂寞的程度。
年輕人也為寂寞所苦
不過,別以為只有中高齡者才會感到寂寞。英國「全國建築商協會」2017年一項調查顯示,「千禧世代」年輕人有89%表示自己為寂寞所苦,比55歲以上的族群來的高。康健人壽在2017年針對台灣所做的調查則顯示,青壯族有近2成表示自己很寂寞。
孤獨被視為現代人的隱形流行病,除了政府提出跨部會的政策之外,另一個更基本也更核心的課題是,人們要能找到自我價值、找到生命可以努力甚至奉行的目標,才不至於讓自己經常陷於失落和寂寞的情緒中。
這方面的課題非常需要透過道德教育和信仰的幫助。耶穌基督曾經在客西馬尼園體會過眾叛親離的孤獨,也曾走上最孤單的十字架的死路,如今已經復活的耶穌最能理解、貼近人類的孤單,這也是信仰可以帶來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