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不能等 納國中小新課綱

楊蕓 2018/02/25 16:34 點閱 28125 次
教育部積極在各級學校推動情感教育,國中小已納入新課綱,大專院校則鼓勵開設相關課程。(photo by 楊蕓/台灣醒報)
教育部積極在各級學校推動情感教育,國中小已納入新課綱,大專院校則鼓勵開設相關課程。(photo by 楊蕓/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情感教育的工程,如何先建立好「地基」?教育部學生事務與特殊教育司科長陳宗志受訪時坦言推動起來並不容易,教育部只能在國中小「友善校園週」加強宣導,並將人際溝通、情緒管理、法治教育等內容納入新課綱,直接編進教科書,訂定校園輔導老師增聘計畫,目前也仿照TED模式,邀請教授拍短片,供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促進學生思辨。

情感教育納入國教

台大去年發生校園潑酸案震驚社會,之後又有世新大學砍人案,使得各級學校落實「情感教育」備受重視。隨著高中以下學校陸續開學,教育部推動「友善校園週」活動也開跑,這次倡導主題除了以往的「防制學生藥物濫用」、「防制校園霸凌」、「杜絕復仇式色情」等,今年首度將「校園親密關係暴力事件防治及處理」納入議題。

教育部自100學年度起,將每學期的第一週訂為「友善校園週」,陳宗志強調,友善校園週的意義不是只有在「第一週」才推動,而是希望透過教育部的倡議,帶動學校思考如何將議題融入課程,但他坦言,雖然今年加入了情感教育議題,但實際推動起來並不容易,「教育部提出一個政策方向,學校端如何營造友善、安全的校園,避免教條式宣導,便是長遠工程。」

仿照TED製作教材

情感教育的工程,如何先建立好的「地基」?學務司科長郭勝峯表示,高中以下階段,情感教育已納入新課綱,包括人際溝通、情緒管理、法治教育等內容直接編進教科書,取代過去採取短暫、片面式的宣導;大專校院部分,基於教學自主不會要求學校必須開課,但教育部會透過經費補助,鼓勵學校開設通識課或舉辦如演講等各式活動,強化情感教育。

此外,教育部也直接製作「教材」給教師運用。郭勝峯指出,去年起推出《學務E點通》影音頻道,仿照TED模式,邀請多位大學教授及情感專家以性別平等、人際溝通等主題,拍攝每部約20分鐘的短講,「教師可在課堂上播放,或設計主題讓學生互動討論,促進學生思辨人際溝通、情緒管理等議題,進而懂得如何發展平等、負責任的情感關係。」

增聘輔導師已有規劃

台大潑酸案後,也引發立委、老師憂心,在校園輔導人力不足情況下,恐讓學生遇到問題時,難以及時尋求幫助,當時教育部曾表示,「將增聘百名輔導人力,強化校園輔導網。」

「由於增聘教師牽涉到師培端及財務負擔等問題,因此教育部依學生輔導法,在考量師培人力及經各縣市協調、調查後,已規劃出近年輔導教師的增聘計畫。」國教署學輔科科長黃秀茶受訪時指出,統計至106年底,輔導人力配置分別是高中1540人、國中1303人及國小766人。目前教育部規劃,高中將分5年增加277人、國中分9年增加603人,國小則是分15年增加2875人,但考量少子化及師培量等變動因素,教育部會每隔5年檢討一次,調整人力配置。

為了協助老師及早掌握學生狀況,教育部委託東吳大學研發出一套評估量表,供各校教師運用,透過量表,可協助老師檢視在情感關係中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評估狀況嚴重性,並給予適當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