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法人化捲土重來 校長憂減經費

楊蕓 2018/01/21 20:08 點閱 7649 次
教育部擬推動「大學法人化」,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認為,只要大學接受政府提撥的經費辦學,仍能繼續管你。(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教育部擬推動「大學法人化」,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認為,只要大學接受政府提撥的經費辦學,仍能繼續管你。(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大學校長長期疾呼的鬆綁終於有譜!教育部日前在大學校長會議上宣布擬推動「大學法人化」,雖然不少大學樂見鬆綁,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21日受訪時仍擔憂,法人化後在人事、會計上或許能增加彈性,但只要接受政府提撥的經費辦學,仍繼續受制於政府;此外,法人化也可能給政府減少經費的藉口,加上年金改革讓大學教師退休福利大減,已讓教師對政府失去信心,「政府的保證通常不太可信。」

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在會議中進行「資訊公開與高教鬆綁」簡報時,宣布要打國際盃的學校將優先推動「法人化」,建立法人機制,並由「法人委員會」來負責學校發展,盼有助大學運作彈性。

「大學法人化後,將各有2個變與不變。」李彥儀進一步說明,其中2個變革包括;大學不再是教育部所屬單位、大學校長也不再向教育部負責,而由常設性治理會議選任與課責;至於2個不變則是政府對大學的財務支持額度不變,以及政府對原有公教人員資格的任用權益不變。

曾因退休撫卹失敗

其實早在7年前,國立成功大學就曾推動法人化,卻以失敗告終。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當年就是因教師擔心退休撫卹沒保障而未通過,「如果當年教育部就承諾退撫保障,也許推動會容易很多。」

「大家常笑說台灣只有一所『教育部大學』,董事長就是教育部長。」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曾接受《評鑑雙月刊》專訪時指出,台灣的國立大學勢必得走向法人化,也就是大學與政府的關係是「契約關係」,雙方根據契約協議招生名額與經費等事項,「至於契約以外的事務,就鬆綁讓各大學自行訂定,不須教育部費心。」

法人化仍有隱憂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長期呼籲教育部應「直接鬆綁大學法」,讓大學市場化經營,對於教育部倡議「大學法人化」的藍圖,張瑞雄21日受訪時說,「教育部對大學管不管是心態問題,跟法不法人化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他認為,雖然法人化之後,在人事、會計上或許能增加一些彈性,但只要接受政府提撥的經費辦學,它還是能繼續管你。」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則舉日本的經驗表示,日本的國立大學早在10多年前就推動法人化,政府的財務支出每年約可減少1%;張瑞雄也說,「反過來看,通常政府會推動法人化的目的,也是想要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至於教育部承諾「政府對原有公教人員資格的任用權益不變」,目的在於保障教職員權益,但張瑞雄卻認為,這就違背了法人化的目的,有它壞的一面,「教職員屬於廣義的公務員,若遇到不適任的教職員,學校無法輕易開除,」他認為,可參考工研院、資策會的法人模式,有權終止考績不好的職員勞雇契約,達到人事聘用自主。

「通常政府的保證都不可信,校長仍會擔心法人化後,政府便有藉口減少經費,加上年金改革時已讓大學教師退休福利大減,導致教師對政府失去信心。」張瑞雄笑說,大學鬆綁的方向是絕對支持,但法人化的細部條文要怎麼訂,以及政府對大學經費如何支持、要不要入法規範等都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