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化學課求安全有方法!環保署與教育部合作推動「綠色化學教育」,講求以更安全、便利的方式做實驗,並妥善運用化學物質,26日舉行記者會邀請教師現身說法。北一女化學老師周芳妃現場示範將液態酒精製成固態,連原本容量18毫升的試管也被縮小成2毫升迷你版,讓人看了嘖嘖稱奇。
環保署與教育部合作推動「綠色化學教育」,講求以更安全、便利的方式做實驗,並妥善運用化學物質,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長謝燕儒表示,「由於化學物質種類繁多,如學生經驗不足或意外發生時臨場慌亂,皆容易發生實驗室意外或導致災害擴大,」因此,從源頭傳遞正確的安全知識與應變知能,才是減少事故發生的關鍵。
「統計至106年11月底,已發生201件校園實驗室意外,超過去年的193件。」教育部環境及防災教育科長高志璋指出,「雖然大多都是割傷、切傷等零星小意外,僅有少數是使用化學品不當造成的意外,但化學實驗的風險仍不容忽視。」
北一女化學教師周芳妃則分享推動綠色化學的經驗及成果。上實驗課時往往用掉過多的化學品,增加實驗室意外發生的風險,「像是實驗室最常使用到的液態酒精燈,很容易發生打翻甚至燃燒的危險,其實它可以用固態酒精取代。她也現場做起實驗,只要將酒精和醋酸鈣加在一起,10秒後便會凝固成酒精凍,「用固態酒精凍取代液態酒精,如此一來,不僅增加實驗過程的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實驗室發生意外的風險。」
「像是理化課中常見的是電池實驗,常需要用到重金屬溶液,光是一組實驗一次就要用上200毫升,一個班算下來,一堂課用掉好幾公升都有可能。」周芳妃說,電池實驗經過改良後,把實驗過程與原料都簡化了,秉持「能用10毫升做出同樣的實驗結果,就不要用到100毫升」的精神,就算減少化學品的用量,也不會減少學生做實驗的機會,還能省下回收化學品的成本。
周芳妃補充,除了優化教案,盡量將實驗用的化學藥品劑量、濃度降到最低,學生進實驗室前的教育訓練也是綠色化學教育重要的一環,包括女生要綁好頭髮、穿上防護衣、防護眼罩才能開始進行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