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致憂鬱症? 神經質人格才是主因

譚有勝 2017/12/11 17:04 點閱 8676 次
用臉書並不會引發憂鬱情緒,反而高度神經質的人格才是主因。(photo by wikimedia)
用臉書並不會引發憂鬱情緒,反而高度神經質的人格才是主因。(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研究指出,使用臉書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機率。但最新的研究報告修正此說指出,高度神經質人格特質的臉書用戶才是主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詹佳真主治醫師11日建議,與其在社群媒體上與他人互動,不如找個信任的人當面聊天傾訴。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則呼籲,民眾可以主動對他人提出邀請,以降低被排斥的感受。

患憂鬱症比例低

董氏基金會指出,瀏覽臉書已是現在許多人與他人維持互動的「日常生活」,不少研究探討臉書的使用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機率。以朋友聚會訊息為例,有些人可能會看到朋友開心聚會而感到開心,有些人則因為自己沒有被邀請而感覺被忽略,將其解讀為被排擠的負面訊息,感到傷自尊或憂鬱。

因此,香港樹仁大學特別執行一項臉書族群是否有憂鬱症的調查研究,以282名年齡介於18至73歲,不同國籍的人為研究對象,並進行線上調查評估臉書用戶的憂鬱症狀。

調查研究對象必須回答包括臉書使用頻率、臉書朋友數量、動態分享比較、妒忌羨慕程度等問題。研究結果顯示,民眾使用臉書時間平均為100分鐘,朋友數量則均為316位。其中最關鍵的是動態分享比較、妒羨、憂鬱程度的數值,都界於中間值,反映臉書用戶並不會因此而罹患憂鬱症,高度神經質人格特質才是主因。

主因是神經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詹佳真主治醫師表示,神經質的人格通常比較容易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及批判,也比較常去關注他人的貼文或訊息,反而較少主動分享個人生活動態。她建議,與其在社群媒體於他人比較而自我貶抑,不如找個信任的人聊天、傾訴心事,才能降低自己的不安和焦慮感受。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也指出,「多時間使用臉書比起少關注朋友動態訊息的人,並不會增加憂鬱症風險。」她認為,民眾使用社群媒體時不必有過度的反應,若民眾因看到朋友PO玩樂或開心動態,自己卻因為沒有被邀請而沮喪時,也許可以自己主動邀請別人聚會。對於許多人在意的「已讀不回」,更應該寬心看待,對方可能正在忙或不覺得嚴重到需要立即回覆,也不用期待特定對象一定要回覆訊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