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勞動教育是否立法 勞動部:仍未有共識(20171109晨間會議紀錄)

林晏如 2017/11/09 14:17 點閱 451 次

國內新聞

楊蕓:
1.勞動教育是否立法 勞動部:仍未有共識
https://goo.gl/avoQvg
回應:台灣欠缺勞動教育,許多人都是出了社會後,才會開始關注自己的權益,甚至大多人「親身經歷」被資方壓榨或勞動權益受損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因「不知道」而吃不少虧。
勞動教育並不是告訴學生如何當個好的員工或請家長進校做職場甘苦談,而是讓學生在進入職場前就知道,身為勞工有哪些權益,以及當權益受損時如何解決等等。十二年國教已納入勞動教育,加上勞基法修法引發議題,都是將勞動教育立法很好的時機。
2.法國:減少核電占比的時程表延後十年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806454?from=udn_ch1cate0_pulldownmenu
回應:法國是全球最依賴核能的國家,靠19座核能電廠中產生全國四分之三的電力,如今決定將減核目標延後的理由是認為「減核不切實際」,因為減核將出現缺電危機,且關閉運作良好的核電廠也不符經濟效益。而台灣政府同時要非核又要非碳,卻舉不出補電辦法,綠能發電率也難以提升,非核家園不應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社長回應:可訪問清華大學核工系,他們最了解核議題,每個發電方式都有風險,只是看怎麼應對,兩害相權取其輕。

有勝:
1.【即時短評】2025非核家園 把能源政策逼近死胡同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2804838
回應:缺電問題策略與之前所提出的說法並沒有太大的新意。然而,民間對於政府的非核目標並沒有太大的信心。其中,降低綠能躉購費率、天然氣電廠卡關/煤電空污嚴重的問題也令政府的計劃推行更為艱難,加上賴清德鬆口「若2年內供電吃緊,不排除重啟核電的可能」,政府的非核家園目標恐難以達成。
2.後路在哪 電競選手心酸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08000377-260114
回應:立法院前日3讀通過電競納入運動產業引起很大的轟動,民進黨為「電競」正名,褒貶不一。文中提及,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便是難以轉職,影響職涯發展。此外,電競產業也還未完全成型,並沒有像其他運動項目有完善的商業模式,在推動產業發展,仍有商榷的餘地。

晏如:
1.大型重機上國道首季報告 換算違規率高於小型車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804815
回應:雖報導中淡江大學副教授羅孝賢表示,重機的檢核是用百萬延車公里,與小型車有一致比較的基準。即便比例看起來,重機比小型車違規次數多出11倍,但仍應則請提出確切數字,才不會讓樣本數少、不那麼具代表性的統計結果,左右重機到底能不能上路的評估,後續應仍需要再觀察實際情況。
社長回應:這個評估很關鍵,如果結果顯示重機比小型車的違規次數多,恐會影響重機能不能上國道。
2.黃、橘色墨鏡最適合配戴 清大曙光攜手揭護眼迷思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804753
回應:平常民眾會受到陽光、藍光等光線侵害,一直都認為墨鏡選黑色最具保護力,原來黃色對眼睛保護力最佳,也不像墨鏡太暗在夜晚不適合配戴,這個研究結果滿有趣的。

進安:
1.學會觀察進而理解!世界都在學「社交情緒學習」台灣卻沒跟上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278639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回應:現今社會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懂得控制社交情緒,無論社交對象是親朋好友,都得控制好。社交情緒教育確實很少聽過,更不用說讓孩子了解情緒,現在的父母都工作賺錢養家,容易忽略孩子的社交情緒。內容提到的母親為了孩子,除了把工作辭掉之外,也採用國際的教育帶孩子,值得讓台灣家長關注。
楊蕓:除了學校教育很重要外,家長的教育也很重要。
社長回應:有些孩子還才2、3歲學齡前就很調皮,很會哭鬧,小時候情緒教育的確是家長的責任。請楊蕓可以多關注此類議題,以國小情緒教育寫一篇分析稿。
2.台灣很棒,但太低調了:譯者眼中的台灣文化輸出困境與轉機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08/2804730
回應:台灣文學也很有故事,雖然最近也有看到不少的文學活動,但還是沒辦法到國際化,或許有,但可以舉行更多活動。

今日醒報閱讀心得:
楊蕓:1版「為缺電投9000億 賴揆:核電放最後」掌握3大方向、賴清德說詞反覆的地方。此外,進安的影片拍得很好,連賴院長走下台的畫面都有抓到。
有勝:2版「台中電廠火力全開 學者:用肺換電」、「綠能要『超英趕美』學者批:畫大餅」2篇新聞偏向藍營智庫的說法,也許可以問綠營的意見。8版情感教育專題內容有深度,很棒的報導。
晏如:4-5版「還給孩子選擇權 親子之間零距離」父母面對不同時期的孩子心態要轉換,給孩子足夠成長空間,才能讓親子之間零距離。
進安:4-5版「還給孩子選擇權 親子之間零距離」內容有多方面分析,提到父母要懂得適時放手,親子之間需要互相尊重。
美君:6版「出國沒開漫遊 可能仍要繳漫遊費」終於看到消基會為民眾發聲,只是未提到如果民眾再度遇到此問題,電信廠商如何解決?
亞萱:6版「出國沒開漫遊 可能仍要繳漫遊費」從消費者角度寫到消基會回應,提供讀者實用資訊。
啟梅:8版「到麥當勞談分手 學者:相對安全」提到不只注意自己的伴侶,也要注意朋友的伴侶,以免遭受波及,和以往認為要和朋友對象保持距離的觀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