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了蝦皮更該怕這個? 阿里巴巴強攻台發明專利
http://m.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239191
阿里巴巴自去年起強攻台灣研發專利領域,也連3季蟬聯外國法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冠軍,今年已經申請高達646件,Q3年增1273%,在台總件數已超過千件。此外,本季外國人新進榜中,製造OPPO手機的中國歐珀也名列外國法人第7,去年卻未申請,值得關注。
根據智慧局之前提供資料,阿里巴巴主要申請範圍為電子商務相關領域,包括電商平台、支付、物流、數據分析及物聯網、語音識別等;今年到Q3為止已申請達646件,整體在台申請件數已達上千件,而台灣相關電子商務業者申請專利數,卻均僅幾10件左右。
回應:搶先申請專利的好處是,將來別人製作的東西若使用到該專利,就必須付費才能繼續使用,等於是一張穩賺不賠的股票。台灣技術本應不輸人,為何反倒是阿里巴巴在台申請專利量,還獲得冠軍?台灣除了研發科技外,對於智慧財產權、專利、商標等都應該聘請專家幫忙管理。
2.「泰流」背後是誰在撐腰?
https://udn.com/news/story/6841/2782523
「泰流」臉書社團動輒數十萬名紛絲,每月數百噸的零嘴、化妝品、和設計商品,透過非典型通路進入中國、香港和台灣。這股泰流,主流媒體看不到,網路卻熱翻天。「中國的泰流是導遊、遊客和留學生帶起來的,很多人成了所謂的微商,甚至從微商做到大盤商,進去都是滿大的量,每次出貨都500萬、1000萬泰銖,」蔡鳳柏說,「我們幫他打板、報關,送到中國指定的港口、機場;香港、台灣客戶則是部落客、遊客和專業代購。」但是許多流行的泰國保養品、藥品和化妝品,都有仿冒的問題存在。
回應:雖然大家仍普遍哈韓哈日,但是哈泰熱潮已經興起一陣子了,這1、2年更是火熱,民眾出國旅遊多數都選擇泰國,且大部分人都會順手做代購,出去一躺少說都可以賺個幾千台幣,甚至也有人以此為業。
有趣的地方是,代購只是省掉中盤商,標榜民眾旅遊時順手帶一些東西回來,賺點走路費,代購行為如規模小,幫朋友帶幾樣東西還不至於影響到經濟,但如果做到大盤商,但是用粉絲團在經營「店舖」,這部分開如何管理,或是否衝擊到既有進口商等的市場?可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