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入侵校園,教育部組織「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服務團」,帶領涉毒學生上山下海、參與團康活動、學習才藝等,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動機。(photo_by_pexels)](/system/assets/images/000/038/317/big/%E5%9C%96%E8%AA%AA%EF%BC%9A%E6%AF%92%E5%93%81%E5%85%A5%E4%BE%B5%E6%A0%A1%E5%9C%92%EF%BC%8C%E6%95%99%E8%82%B2%E9%83%A8%E7%B5%84%E7%B9%94%E3%80%8C%E9%98%B2%E5%88%B6%E5%AD%B8%E7%94%9F%E8%97%A5%E7%89%A9%E6%BF%AB%E7%94%A8%E8%AB%AE%E8%A9%A2%E6%9C%8D%E5%8B%99%E5%9C%98%E3%80%8D%EF%BC%8C%E5%B8%B6%E9%A0%98%E6%B6%89%E6%AF%92%E5%AD%B8%E7%94%9F%E4%B8%8A%E5%B1%B1%E4%B8%8B%E6%B5%B7%E3%80%81%E5%8F%83%E8%88%87%E5%9C%98%E5%BA%B7%E6%B4%BB%E5%8B%95%E3%80%81%E5%AD%B8%E7%BF%92%E6%89%8D%E8%97%9D%E7%AD%89%EF%BC%8C%E5%8A%A9%E5%AD%B8%E7%94%9F%E9%87%8D%E6%96%B0%E6%89%BE%E5%9B%9E%E5%AD%B8%E7%BF%92%E5%8B%95%E6%A9%9F%E3%80%82%EF%BC%88photo_by_pexels%EF%BC%89.jpg?1508829195)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有別於過去對涉毒學生強調管制與懲罰,帶學生登山、溯溪、騎單車等活動也有助戒毒!教育部105年起,匯集各縣市組織「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服務團」,帶領學生上山下海、參與團康活動、學習才藝等,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動機,計畫實施一年以來,已協助316位涉毒學生脫離毒品誘惑。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司長鄭乃文受訪時強調,勒戒是最後手段,如何一開始就「預防」接觸毒品,更是宣導重點。
「外界往往認為涉毒黑數最常出沒在校園中,但經教育部與警政署、各縣市少年隊合作勾稽18歲到24歲的涉毒嫌疑人後發現,其中僅有3%到5%的涉毒嫌疑人具有學籍。」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表示,雖然統計上學生只占少數比例,但毒品侵入校園情形仍不能輕忽。
105年開始,教育部與警方合作勾稽,查獲18歲到24歲涉及毒品的個案,清查學生學籍後,再轉交學校設置專案春暉小組,先輔導學生三個月,視成效延長輔導至最長六個月,並成為「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服務團」的輔導對象。取代對以往對個案管制、懲罰的形式,服務團帶學生上山下海、參與團康活動、學習才藝等,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動機,實施一年以來,已協助316位涉毒學生脫離毒品誘惑。
「學生涉毒的重大關鍵是家庭失能和經濟因素。」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司長鄭乃文受訪時表示,這些學生放學後普遍沒有人輔導、陪伴,透過參與「諮詢服務團」的活動,有助於培養學業以外的興趣,給予他們表現的舞台。
「強制勒戒是最後手段。」鄭乃文表示,若涉毒情況太嚴重,達到需要「戒治的階段」,由於勒戒牽涉醫療專業或是有法律責任的問題,就會交由衛福部和司法管道解決,目前教育體系仍是以發揮「輔導」功能為主。
鄭乃文也強調,「『諮詢服務團』計畫是針對已涉毒學生,但如何『預防』接觸毒品更為重要」,教育部今年的宣導重點是針對拒絕「新興毒品」進入校園,像是毒品被包裝成咖啡包、糖果包等形式,容易引發學生好奇心。宣導項目包括拒絕陌生人贈與、食用前小心謹慎,並透過學校日、友善校園周、家長團體入班宣導等活動,於各級學校加強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