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防毒重關懷 帶活動遠離毒品

洪進安 2017/10/24 15:13 點閱 15709 次
毒品入侵校園,教育部組織「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服務團」,帶領涉毒學生上山下海、參與團康活動、學習才藝等,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動機。(photo_by_pexels)
毒品入侵校園,教育部組織「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服務團」,帶領涉毒學生上山下海、參與團康活動、學習才藝等,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動機。(photo_by_pexels)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有別於過去對涉毒學生強調管制與懲罰,帶學生登山、溯溪、騎單車等活動也有助戒毒!教育部105年起,匯集各縣市組織「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服務團」,帶領學生上山下海、參與團康活動、學習才藝等,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動機,計畫實施一年以來,已協助316位涉毒學生脫離毒品誘惑。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司長鄭乃文受訪時強調,勒戒是最後手段,如何一開始就「預防」接觸毒品,更是宣導重點。

「外界往往認為涉毒黑數最常出沒在校園中,但經教育部與警政署、各縣市少年隊合作勾稽18歲到24歲的涉毒嫌疑人後發現,其中僅有3%到5%的涉毒嫌疑人具有學籍。」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表示,雖然統計上學生只占少數比例,但毒品侵入校園情形仍不能輕忽。

105年開始,教育部與警方合作勾稽,查獲18歲到24歲涉及毒品的個案,清查學生學籍後,再轉交學校設置專案春暉小組,先輔導學生三個月,視成效延長輔導至最長六個月,並成為「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服務團」的輔導對象。取代對以往對個案管制、懲罰的形式,服務團帶學生上山下海、參與團康活動、學習才藝等,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動機,實施一年以來,已協助316位涉毒學生脫離毒品誘惑。

「學生涉毒的重大關鍵是家庭失能和經濟因素。」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司長鄭乃文受訪時表示,這些學生放學後普遍沒有人輔導、陪伴,透過參與「諮詢服務團」的活動,有助於培養學業以外的興趣,給予他們表現的舞台。

「強制勒戒是最後手段。」鄭乃文表示,若涉毒情況太嚴重,達到需要「戒治的階段」,由於勒戒牽涉醫療專業或是有法律責任的問題,就會交由衛福部和司法管道解決,目前教育體系仍是以發揮「輔導」功能為主。

鄭乃文也強調,「『諮詢服務團』計畫是針對已涉毒學生,但如何『預防』接觸毒品更為重要」,教育部今年的宣導重點是針對拒絕「新興毒品」進入校園,像是毒品被包裝成咖啡包、糖果包等形式,容易引發學生好奇心。宣導項目包括拒絕陌生人贈與、食用前小心謹慎,並透過學校日、友善校園周、家長團體入班宣導等活動,於各級學校加強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