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種新住民語入課程選項 教部:師資足夠第一年所需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734053?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12-news
7種東南亞新住民語後年起列國小本土語言課程選項,外界擔心師資不足,新住民二代恐修不到母語。教育部國教署指出,正加緊培訓師資,估計已足夠第一年開辦所需,未來除考慮和東南亞國家合作培訓師資,也可用巡迴共聘或遠距教學,解決偏鄉師資不足問題。
國教署長邱乾國指出,新住民語課程原本規畫明年上路,後來隨著12年國教課綱延後到108學年上路,加上採逐年實施,第一年只適用小一,6年後才全部實施,師資培訓有更多準備時間。初期以教學支援人力為主,正規師資為輔。
回應:新住民語列入本土語言課程選項,未來師資、教材都是問題。雖然教育部宣稱師資會逐年補齊,但實際上師資的總數是夠的,只是「區域分配不均」,目前台北市已有越南語、印尼語師資共108人,師資足夠,反倒對新住民語需求較大的雲林縣,需130名新住民語教師,卻只有16名教師通過培訓。
因此,政府一方面積極培訓新住民、僑生成為儲訓師資,也要想辦法提供誘因,讓多餘的師資到偏鄉教學。另外,許多學校已不願增加人事成本,多聘用正式教師來授課,寧願讓現職教師去學習新住民語專長,政府也可提供相關學程,鼓勵現職教師學習東南亞語,盡快填補師資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