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差評估惹議 學者籲中油透明化

譚有勝 2017/09/28 16:12 點閱 77857 次
台灣中油公司計畫在桃園大潭藻礁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觀塘工業區,導致已生存7000年的大潭藻礁恐將面臨滅絕的危機。(photo by 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台灣中油公司計畫在桃園大潭藻礁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觀塘工業區,導致已生存7000年的大潭藻礁恐將面臨滅絕的危機。(photo by 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政府將藻礁劃設成生物保護區,卻漠視中油的開發,恐是替財團解套。」來自桃園觀音鄉的中央院院士廖運範28日在記者會上批評。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觀塘工業區現已進入環差評估,但中油至今卻沒表示暫停觀塘工業區的開發,引起學者的反彈。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林惠真特聘教授痛批,政府以綠色家園為目標,但卻漠視中油開發帶來環境破壞。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特聘研究員趙淑妙則籲請政府正視環團與學者的訴求,在環評程序納入學界的環境衝擊調查報告。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亦認為,藻礁議題需要更多民眾與學者的關注,才能確保國寶級生物得以保存。

政府為財團解套?

台灣中油公司計畫在桃園大潭藻礁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觀塘工業區,導致已生存7000年的大潭藻礁恐將面臨滅絕的危機。為了保護台灣國寶級保育生物,桃園在地聯盟連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學界搶救大潭藻礁」記者會發表連署聲明,得到各大專院校超過100位教授簽名連署,希望能夠透過學界的力量,讓政府撤銷觀塘工業區的擴建案,確保國寶級藻礁的安全。

中央研究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日前發起連署,並且得到東海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文化大學、彰化師範大學等5所大學共百位生態教授陸續響應,至今已累積了30所大專院校,另有數百位各領域的教授支持連署行動。

「桃園已非我記憶中的魚米之鄉。」廖運範批評,雖然在地政府將藻礁劃設成野生動物保護區,但萬萬沒想到中油在大潭填海造陸,另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和開發觀塘工業區。他強調,這樣大規模的開發行為恐將使接近250公頃的藻礁消失。

學者籲政府透明環評

林惠真特聘教授說,政府以廢核家園為目標,但卻漠視天然氣接受站帶來的環境破壞,「我們以國寶級藻礁的自然地景換7年後2025綠色環境,此舉值得嗎?」她表示,大潭藻礁區的生態營造了多孔的棲息地,是穴居其中的螃蟹、小魚、小蝦、薯蔓的「糖果屋」,在藻礁區形成了獨有的生物鏈。

趙淑妙指出,桃園海岸27公里長的藻礁是我國特殊的海洋生態區。台灣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大潭藻礁區更獲得國際生物研究期刊《Coral Reefs》的肯定。他認為政府在進行環差評估時,必須調查藻礁區生物多樣性的數據,而不能依靠粗略的環評調查方法,提出未經學界確認的調查結果,此外,政府也應該正視環團與學者的訴求與調查報告,納入衝擊環境的相關評估數據。

潘忠政指出,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楊偉甫雖然承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有其他替代方案,然而並沒有說明是否會放棄原先興建大潭藻礁區為接收站的計劃。其次,目前中油正進行環境差異評估的階段,若通過則可以順利興建接收站,「這不免讓人擔心,中油的緩兵之計,是否替政府為財團解套的技法?」因此,藻礁的議題仍需要更多學者和民眾緊盯後續發展,才能夠確保政府公開透明處理環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