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鄭麗君主持文化機關主管會報,對於台灣文化發展政策,強調以在地化與歷史化為主。](/system/assets/images/000/037/783/big/%E5%9C%96%E8%AA%AA%EF%BC%9A%E6%96%87%E5%8C%96%E9%83%A8%E9%95%B7%E9%84%AD%E9%BA%97%E5%90%9B%E4%B8%BB%E6%8C%81%E6%96%87%E5%8C%96%E6%A9%9F%E9%97%9C%E4%B8%BB%E7%AE%A1%E6%9C%83%E5%A0%B1%EF%BC%8C%E5%B0%8D%E6%96%BC%E5%8F%B0%E7%81%A3%E6%96%87%E5%8C%96%E7%99%BC%E5%B1%95%E6%94%BF%E7%AD%96%EF%BC%8C%E5%BC%B7%E8%AA%BF%E4%BB%A5%E5%9C%A8%E5%9C%B0%E5%8C%96%E8%88%87%E6%AD%B7%E5%8F%B2%E5%8C%96%E7%82%BA%E4%B8%BB%E3%80%82-1.jpg?1506514589)
【台灣醒報記者方玟璇報導】藝術工作者化身為老師,讓台灣的文化實力由下而上、由內而外強化。先是大大鬆綁了藝文團體在申請流程與核銷結案的限制,再來是地方縣市的文化局與教育局合作,共同舉辦文化體驗教育計畫,文化局推動由藝文團體擔任老師,帶領中小學生親近藝術、欣賞藝術。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透過與教育單位的合作,讓美學與文化素養從小扎根,同時也提供藝文團體多方發展的管道,在提供補助計畫之外,讓藝文相關單位,尤其是各縣市、鄉鎮的藝文團體,透過教育計畫,進一步與地方緊密連結,藝術工作者化身為老師,讓台灣的文化實力由下而上、由內而外強化。
27日舉辦的「106年度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行,鄭麗君部長談到台灣未來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認為,歷史化與在地化是幫助台灣走向國際的第一步,無論是在補助要點和教育平台的建立上,推動文化深入學校、社區、家庭,強化台灣民眾的文化軟實力。
雖然放寬了表演藝術類與視覺藝術類的補助限制,不過外界仍質疑,補助要點是否仍有利於具知名度、規模較大的團體或個人?藝術發展司長張慧君指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與國家藝術基金會,將負責現有已成熟發展的藝文團體的補助申請,文化部主要舉辦國際性活動,如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劇場節」,與扶植新興藝文團體躍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