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體互動反毒教育特展展出 學生聞毒品氣味喊臭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2710462
台東縣政府與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合作,舉辦「識毒-你所不知道的毒品真相」多媒體互動反毒教育特展。學生們特別體驗「仿真毒品氣味模擬器」聞K他命的氣味後,忍不住說「毒品像廁所的味道,好臭。」
台東縣衛生局表示,台東縣毒品施用人口年齡層多為青壯年,施用種類以安非他命佔最多,海洛因、愷他命次之,以青少年犯罪狀況來看,青少年犯罪人口逐年增加,以竊盜比率最高,其次就是毒品。加上毒品包裝成糖果餅乾、即溶咖啡包、巧克力軟糖等,容易吸引年輕族群,造成年輕學子在不知情或好奇下而涉毒。
台東縣衛生局指出,反毒教育特展內容有七大區塊,透過多媒體互動科技,讓民眾親身體驗毒品的危害,另外還有「個案生命故事」影像亭,由藥癮者現身說法,內容令人震撼,讓民眾由試毒、釋毒、嗜毒、識毒、噬毒、視毒到不嗜毒,並且勇敢向毒品說不。
回應:隨著吸毒年齡層下降,毒品入侵校園問題越來越嚴重,長期以來是社會問題。過去學校宣導反毒通常只是辦講座或看影片,「多媒體反毒特展」的做法很有意思,讓學生去「接觸」毒品,親自體會毒品難聞氣味,並結合互動科技認識毒品,運用科技概念除了能引起學生興趣,也更直接、有效率的讓學生認識毒品的可怕,達成教育目的。
二、校園社區化 鼓勵老少共學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70882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面臨少子化浪潮,許多學校開始動腦改造閒置教室、校舍,與社區共用。去年,高雄大同國小將閒置校舍改為「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成為國內第一座與國小共存營運的日照中心。今年3月,高雄前鎮國小則將閒置逾10年的廚房空間,改為社區關懷據點,作為老人送餐餐點準備工作區。
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指出,為活化校園空間與擴大社區服務,建構學校為社區共學平台,增加親子、幼兒、青少年與中高齡者的互動學習,國教署啟動「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本月起,有意改造校園跟社區共用的國中與國小,改造經費可獲得7成到9成不等的補助。
回應:少子化讓學校閒置空間增加,這些區域依據在地需求,讓空間有效利用,像是台師大位於全台北市「最老」(銀髮人口比率最高)的大安區內,設置「銀齡樂活據點」,也結合校內服務學習課程舉辦「老少共學、共餐」,不只是讓閒置空間發揮價值,還能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穫。教育部願意提供補助,是很好的政策,這部分也許可追蹤還有哪些學校有類似的計畫,對學生、社區都有正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