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安寧療護可以更好 南投醫院推「遺族哀傷轉銜關懷」+老來要快樂 老友比家人更重要

張嘉琦 2017/09/19 07:53 點閱 13546 次

1.安寧療護可以更好 南投醫院推「遺族哀傷轉銜關懷」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2706763
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往生,家屬常承受極大哀傷,卻因返家後醫院資源觸及不易,哀傷關懷中斷。衛福部南投醫院去年試辦小規模「遺族哀傷轉銜關懷」機制,針對哀傷高風險的安寧家屬,由社工及心理諮商師進到社區接力關懷。
台灣安寧療護品質雖然排名全球第六、亞洲第一,但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坦言,家屬的哀傷撫慰雖是醫院安寧團隊工作一環,但通常在病人往生後中斷,以台大為例,會透過慰問電話或醫院活動追蹤至少一年,但囿於無健保給付及安寧團隊人力有限,當醫院關懷中斷,哀傷個案就得「靠自己」。
為了向政府倡議,安寧療護有哀傷關懷不中斷的需求,翁益強率團隊的社工及心理諮商師,深入南投社區提供「遺族哀傷轉銜關懷」,接力關懷哀傷高風險家屬。
回應:「遺族哀傷轉銜關懷」的確是很被需要的一環,南投醫院能重視這個環節並試圖落實,是很好的想法,但如同報導中翁益強所說,南投醫院的試辦機制,仍是由安寧團隊派員出馬,盼政府能協助輔導更大規模方式,讓台灣的安寧療護做得更細緻。只不過目前衛福部及健保署的回應都是有經費上的困難,建議醫院尋求社福或其他財源幫忙,這樣一來可能很難將這個做法推廣出去。

2.老來要快樂 老友比家人更重要
http://health.cna.com.tw/healthnews/20170918S007.aspx
老年生活如何過得快樂?研究顯示,重視友情和家人的人比不重視的人更健康、快樂,邁入老年後更是如此,而且面臨喪偶之痛時,有知己在身邊陪伴比家人陪伴更有效。
董氏基金會表示,因應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社會趨勢,政府希望鼓勵老人家積極參與志工活動、安排二度就業等,活化老年生活,但其實老年想活得開心,關鍵可能在於朋友。一項針對美國7500名68歲的研究也發現,友誼對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當長者喪偶時,有知己陪伴在身邊是恢復快樂的關鍵,成效超越家庭成員的陪伴。
回應:多數人可能都認為家人是最重要的,但這項報導卻指出朋友比家人更重要,或許因為現在許多家庭關係較疏離,反倒同輩朋友之間容易有共同興趣、能相互陪伴,長時間下來也較親密。其實在高齡化社會下,若人老了,孩子都在外工作,能夠與好友共築老人社區相互照顧,或經常保持聯絡,相對就能減少老年憂鬱或獨居老人的問題。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