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滑鼠手掰掰 3項新療法有效緩解腕隧道症候群+小五男生常跑保健室、請假 原來是開學症候群上身

張嘉琦 2017/09/12 07:53 點閱 14028 次

1.滑鼠手掰掰 3項新療法有效緩解腕隧道症候群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7/2694664
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但約有六至七成的病人經傳統治療後仍經常復發。三軍總醫院今日發表三項研究,經臨床試驗證實,體外震波、注射葡萄糖水或血小板血漿等新型保守治療可改善「滑鼠手」,有潛力應用於更多周邊神經病變的治療。
三軍總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永燦說明,長時間手腕過度屈曲與伸展,可能使腕隧道壓力增加8至10倍,因此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電腦使用者、技工、木匠、搬貨員、長年拄拐杖者等。現代人長時間用3C產品已成為習慣,不僅發生率增加,年齡層還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不過,約有六至七成的病人經保守治療後仍經常復發。
回應:現代人長期使用3C產品,造成許多科技病,尤其使用科技的姿勢經常不良,對於人體構造產生不好影響。雖然醫療發達,會有越來越多新型治療方式,但使用科技的根本習慣未改,縱使治療後,還會再復發的機率很高。人們應該可以找出正確且健康使用科技產品的方式,目前從健康角度來看,無論是眼睛、後頸、脊椎、手腕等等,科技似乎都是讓人不健康的,這或許可以詢問醫師建議,甚至詢問工程師,為什麼科技產品不能設計得讓人能「健康」使用呢?

2.小五男生常跑保健室、請假 原來是開學症候群上身
http://iservice.ltn.com.tw/special/health/news.php?rno=1&type=breakingnews&no=2190127
學校甫開學,一名小五男童就連請因鬧肚疼請3天病假,但檢查均沒有問題,之後轉到兒童心智科診斷後,才發現是開學症候群作崇,醫師建議,家長多與子女溝通,勿責罵以免徒增壓力,另可多運動紓壓。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張倍禎指出,個案的表現是很典型的「開學症侯群」,尤其孩子暑假生活作息較混亂,開學後容易產生急躁和焦慮的情緒;上課時也多表現不專心、對學業興趣缺缺或過度焦慮。張倍禎建議家長少讓子女滑3C用品,平時勿過度使用手機或平板,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再搭配均衡飲食,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蔬果以及能緩和情緒和增加腦力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綠葉蔬菜、深海魚和堅果等,均有幫助。
回應:有另一篇昨天的文章「懶洋洋不想出門 當心憂鬱症上身」中,雷亞診所院長林子堯也說:「暑假剛結束,近日門診有幾名學生被家長帶來......都是有部分憂鬱症症狀,原因可能來自開學壓力、作息還無法調適或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困擾。」(http://iservice.ltn.com.tw/special/health/news.php?rno=1&type=paper&no=1134468)近幾年精神科門診的看診年齡逐年下降,雖然精神疾病還是被污名化得很嚴重,但部分家長也逐漸能接受帶孩子看身心科或精神科,接受孩子有心理或情緒的問題。只是另一方面,孩子自殺的年齡也逐漸下降,案例增多。「開學症候群」是值得重視的事情,也許可以詢問精神科醫師做一則相關報導。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