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綱選文小組成員 只一位國文老師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93149
課程審議會會議資料顯示,高中國文課綱課審會普通高中分組的任務編組「文言文選文小組」共有12位成員,除台南女中國文教師林秀珍外,其餘非國文科專業,包括大學物理系教授、高中化學、護理與音樂老師等,以及一名高中生和一名大學生。有作家質疑,這樣的名單擺明了輕視文學專業。
回應:選文小組召集人丁志仁表示,選文小組的成員是秘書人員一一詢問普高分組委員有無意願參加而定,各科都有代表,每一科也都只一位教師。另外,選文小組只是被付委的任務編組,只是提出建議案,不具約束力,真正決定領綱是否通過的仍是課審大會。
雖然國文科文白比例已經做出決議維持原狀,但選文內容仍未出爐,不只是國文科,在各科課綱最終結果出爐前,各派人士必定會針對課審會委員的代表性有意見,也似乎能預期之後社會科課綱審訂,將會引發更多爭論和連署。
二、解套偏鄉教育困境 學者立委集思廣益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09090199-1.aspx
2017「偏鄉教育巡迴論壇」教育部官員、立委及學者專家齊聚,為解套偏鄉教育困境及創造偏鄉教育特色,進行意見交流,集思廣益。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指出,偏鄉教師不足與流動率高的問題是一種惡性循環,偏鄉教師多兼行政業務,無法充實備課,加上設備資源不足、學生缺乏學習動機等,有賴大家集思廣益共謀改善之道。
立委許智傑認為,偏鄉教育若能結合實驗教育,將來可創造各自的特色優勢。立委林岱樺建議製發偏鄉教師專屬服務證,不受現有體制規範,保障熱情偏鄉教師工作權,並設置偏鄉教師資培育系統,獨立運作。
立委劉世芳說,一聽到偏鄉教育大家往往認為資源一定匱乏,其實這是因未能針對偏鄉資源進行正確評估,未來如能做出最有效益的整合和利用,應可發展出特色。
立委鍾佳濱則說,將串連全國舉辦「偏鄉學校專聘教師」方案論壇,凝聚各界共識,提出徹底改善方案,為偏鄉教育與偏鄉學校的發展困境解套。
回應:認為「立委林岱樺建議製發偏鄉教師專屬服務證,不受現有體制規範,保障熱情偏鄉教師工作權,並設置偏鄉教師資培育系統,獨立運作」的提議很不錯,也許能讓有熱情的教師更有動力留在偏鄉,並受到更完整的培訓,不過高師大校長吳連賞指出的「偏鄉教師多兼行政業務,無法充實備課」更是問題,若教師沒辦法專注備課,再多的熱情也會被繁雜事務磨滅,更犧牲了與學生相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