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房空氣比紫爆毒 久待恐致癌

鄭羿菲 2017/09/04 13:48 點閱 17956 次
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中)、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右)指出,手術室的有毒煙霧,比PM2.5還毒。(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中)、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右)指出,手術室的有毒煙霧,比PM2.5還毒。(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剖腹新生兒吸的第一口空氣竟然比PM2.5還毒!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4日在記者會上指出,「電燒、超音波切割刀、雷射除毛等手術產生的煙霧,曾測出活的B型肝炎病毒、苯等致癌物質,每吸一口氣就吸入2億顆超細懸浮微粒。」民進黨立委邱泰源說,「病人躺在手術台上5~6個鐘頭,但醫護人員卻必須每天在手術房,健康恐受影響,政府應努力宣導裝設除煙器,甚至列入評鑑。」

衛福部醫事司科長李中月表示,未來會積極宣導手術室裝設除煙器之政策,之後啟動衛生局的「督導考核」了解醫院設置狀況給予建議,若要列入評鑑則仍須研議。

手術煙霧恐致癌

「腹腔鏡手術過程中產生的煙霧含有苯等致癌物質,悶在腹腔內的毒氣全由體內吸收,若對手術前後的病患驗尿,會發現尿中苯增加了4倍。」葉光芃4日在「改善勞動環境空污,保障國人身心健康」記者會上表示,電燒、超音波切割刀、雷射除毛等手術,產生的「超細懸浮微粒」煙霧是比PM2.5還要小的微粒,就連N95口罩都難全部阻擋在外。

葉光芃說,一般環境中超細懸浮微粒為3000~10000顆,但在雷射除毛時卻可飆到44萬顆,甚至有研究發現空氣中有存活的B型肝炎病毒,平均呼吸一口氣吸入500cc空氣,在開刀房每一口氣就能吸入2億顆超細懸浮微粒,「而剖腹生產若使用電燒技術,新生兒的第一口氣、孕婦與醫護人員的呼吸,便都是這些有毒煙霧。」他呼籲,「醫院應儘速裝設除煙氣,保障病患與醫護人員的手術環境。」

台灣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指出,雖沒有臨床病例可舉例,但長期待在手術室的護理師在呼吸道過敏部分,如氣喘、鼻竇炎等,比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

初步鼓勵、後續評鑑?

「期許所有醫院能在5年內完全落實。」長期關切醫療議題的邱泰源認為,醫院空氣污染等相關行政命令在8月已公告,醫院應更重視手術煙霧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已全面裝設,對執刀醫護人員是很好的參考指標,各大醫療院所應儘速跟進改善手術室勞動環境,也增進醫病權益,衛福部應將此列入輔導計畫。

邱泰源建議,衛福部可推出獎勵競賽推廣,第一步表揚醫療院所裝設手術除煙器,第二步便可考量列入醫院評鑑項目中,部會不要再只是期待、希望、可能,必須要努力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