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長大位塞車!逾400人候補 有人苦等十年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80804?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各縣市統計,目前全台至少有四百名國中小候用校長等待分發,其中,台中有六十五人,台南、高雄各四十六人,新北四十三人,台北四十二人,桃園卅人。校長出缺人數少,僧多粥少,不少人等了三、五年,依然還在「候著」,分發不出去。
當不成正式校長,許多人被借調到縣市政府教育局當「公務員」,有人擔心等到白頭仍沒機會,乾脆回學校當老師。
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黃靜怡說,依教職年改新制,五十八歲才算屆齡退休,目前新北國小校長均齡五十三歲,國中五十歲,可預見未來數年幾乎不會開缺,因此去年起已不再招考國中校長,今年也將修改資格保留年限規定,解決候用校長塞車問題。
回應:原來連校長都供過於求,但現在少子化嚴重,學校也會越來越少,即使保留校長的資格年限,沒有空位還是無法遞補。
二、會考「等第制」壓力大 學者建議:適度採用分數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2680558
對於12年國教未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吳毓瑩表示,會考實施目的是減壓、鬆綁和檢驗,因此設計「等第制」,但又被拿來作為升學依據,使得成績落在等第邊界的孩子壓力很大。
吳毓瑩指出,會考成績採用「等第制」,對於公立高中競爭激烈地區,影響更甚於過去的基測分數制度,原因在於從測驗分數轉換為等第分數的時候,不同等第的邊緣分數,更是分分計較。不過,對於想要進入一般高中的學生而言,分數制或等第制,影響並不大。
吳毓瑩說,現在的等第制主要是學習美國或芬蘭,但即便是美國或芬蘭在「重要的入學測試」依據上,仍舊採用分數作為標準。她建議,根據地區不同,適度開放採用分數作為入學依據,以減緩學生壓力。
回應:小時候有些老師的確會仿效美國作法考試時使用等第制,當時的難題是考卷用等第制計分,但為了配合學校計算排名,還是得轉換成分數。若要推動等第制,不能只有會考適用,應該從小作業到大考試全部改,只有在攸關入學需要分分計較時再用分數計算,這樣才有減輕壓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