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機不離身 專家:培養多元興趣

張嘉琦 2017/08/29 18:50 點閱 18539 次
金車文教基金會呼籲青少年學會自我控管使用手機,也鼓勵父母教導如何適當使用手機。(photo by張嘉琦/台灣醒報)
金車文教基金會呼籲青少年學會自我控管使用手機,也鼓勵父母教導如何適當使用手機。(photo by張嘉琦/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嘉琦台北報導】「手機時代已經回不去了!」台北市張老師心理諮商中心總幹事涂喜敏說,現代青少年手機不離身,而手機成癮有4個階段,喜歡、興趣、習慣、失控,前3階段都還好,但到了失控就會有所危害,可能造成失眠或睡眠不足、近視加深、容易焦慮。涂喜敏建議家長當孩子的教練,教導孩子多活動、培養興趣,而不是一起沈溺或壓迫。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現代青少年使用手機的習慣越來越嚴重,平日平均花費2.6小時在使用手機,假日則平均花費5.3小時使用手機。「青少年每天花許多時間和手機相處,在親子互動及同儕人際上數位化、冷漠化。」建議孩子學會自我控管使用手機時間,也鼓勵父母多帶領孩子培養其他興趣。

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6月份跨14個縣市的調查發現,目前有6成青少年沒手機會感到無聊,其中國中生最明顯,而男生使用手機多是打電動、女生多愛拍照;9成4青少年手機能上網,2成國小生手機可吃到飽。4成5青少年自認家長管控手機採取自由開放,其中男生比女生更自由。另外,有6成青少年坦承手機沒電會感到焦慮不安。

「手機成癮最惡化的情況是大腦失控了,腦部被刺激到太嗨,造成精神錯亂。若惡化到這個階段,吃東西、玩樂、運動的快樂都沒有了,只有使用手機有反應。」涂喜敏說,這種情況要家庭、社會和醫療一起合作治療。她也承認,調查顯示62.5%的孩子斷網會感到焦慮,對這樣的數據感到悲觀。尤其未來科技越來越方便,如果沒有教孩子怎麼適當使用手機,只會更容易造成傷害。

涂喜敏建議父母3招,包括限制、教育、啟發。她說,不同年齡需要不同限制,家長應教導孩子適當的使用時間,可以與孩子一起Google國內外研究,看不同年齡使用手機最適當的時間是多久、如何使用最好、用太久會有什麼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