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5年40億美感教育將結束 繪畫大師李錫奇嘆「很無感」+實驗教育機構逆勢成長 專家認為有挑戰

楊蕓 2017/08/30 08:01 點閱 15375 次

一、5年40億美感教育將結束 繪畫大師李錫奇嘆「很無感」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69135
教育部從103年起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共編列40億元經費,盼能從幼兒時期培養出能帶著走的美感能力,計畫預計今年結束,但美學能力是否有提升,不少人大打問號,甚至有學者直稱「無感」,認為學生普遍缺乏美術鑑賞能力,美感有待提升,不過也有人肯定教育部方向正確,認為美感教育確實應從小做起。
但是計畫實施迄今,孩子的美感真的有進步嗎?台灣現代繪畫大師李錫奇認為「很無感」,現在的學生普遍沒有鑑賞美學的能力,很多人都叫不出經典畫作的名稱,相當可惜。他觀察,現在的美術課缺乏教導正統的繪畫,造成學生的原創能力薄弱,原因在於教的大多是符號,包含拼接與組合,很難真正有機會讓孩子靜下心創作。

回應:美的定義很主觀,繪畫大師李錫奇認為,現在的學生普遍沒有鑑賞美學的能力,很多人都叫不出經典畫作的名稱,美術課缺乏教導正統的繪畫,造成學生的原創能力薄弱。但我想「美感」不是只來自經典畫作,而是可以來自生活周遭,例如經費有部分是用在校園環境改造,若能讓學生參與,不只設計美的校園,還要結合景觀設計、空間規劃、生態環保等概念,讓學生自己創造出兼具實用性、便利性又有美感的學習空間,這樣的美感教育更有意義。

二、實驗教育機構逆勢成長 專家認為有挑戰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2669624
實驗教育夯,不只台北市第一所和平實驗國小9月1日開學,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近3年北市成立5所,在少子化浪潮中逆勢成長。但專家指出,除了師資、校地,辦學者如何堅持初衷理念,對機構辦學都是考驗。

回應:教育越來越多元,實驗教育能讓學生培養實作能力,學習考試科目之外的東西。像是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就開辦影音剪接、廣播等課程,原本滿有興趣的,但一查發現一學期仍學費要三萬以上,實在不便宜,如果教育部能補助,也許弱勢學生更有機會參加這些課程。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