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楊蕓台北報導】隨著經濟發展,國內有將近2成的物種不敵人為開發與氣候變遷的威脅,正面臨生存危機!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與林務局合作,10日公布「受脅動物紅皮書」,盼能喚起官方與民間的保育意識。
特生中心表示,紅皮書名錄的用途在於了解生物受脅的狀態、程度、可能原因及變化趨勢。透過科學化的評估方法,將受脅程度分為五大等級,由嚴重到輕微分成極危、瀕危、易危、接近受脅和暫無危機,並將前三項指標的動物列入此次紅皮書「國家受脅動物」。
這次公布的紅皮書評估全台617種動物的受脅情形,採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評估法,目的是能當作研究機構和政府機關了解物種、棲地現況以及擬定保育方案順序的重要參考依據,讓台灣保育的政策方向更聚焦,藉由資訊公開也希望能引起大眾關注保育議題。
根據10日公布的紅皮書資料顯示,台灣最受威脅的物種是兩生類,有高達29.7%正受威脅,其次是淡水魚類,也有26.3%受脅。整體來看,列入「極危」等級動物有包括台灣狐蝠、黑嘴端鳳頭燕鷗、金龜、豎琴蛙和巴士銀鉤等15物種,代表情況危急,急須擬定保育計畫。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楊正雄表示,紅皮書只是公布名單,還無法確認受脅原因,因此更嚴謹的調查是未來重要工作。楊正雄也坦承,IUCN評估法仍有不足,例如許多物種因本身資料蒐集不易,評估結果恐難反映現實。
「其實各領域的專家心中都有急需保育動物的口袋名單。」楊正雄受訪時說,動物受脅的確切原因還需更嚴謹的探討才能釐清,這也是特生中心與林務局未來的重大工程。特生中心說,會持續追蹤受脅生物的狀況,預計每5年評估一次受脅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