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換了生活環境的小馬來長吻鱷十分害羞,常常2、3隻一起躲在水底的水管內。(photo by 北市動物園)](/system/assets/images/000/036/387/big/%E5%9C%96%E8%AA%AA%EF%BC%9A%E5%89%9B%E6%8F%9B%E4%BA%86%E7%94%9F%E6%B4%BB%E7%92%B0%E5%A2%83%E7%9A%84%E5%B0%8F%E9%A6%AC%E4%BE%86%E9%95%B7%E5%90%BB%E9%B1%B7%E5%8D%81%E5%88%86%E5%AE%B3%E7%BE%9E%EF%BC%8C%E5%B8%B8%E5%B8%B82%E3%80%813%E9%9A%BB%E4%B8%80%E8%B5%B7%E8%BA%B2%E5%9C%A8%E6%B0%B4%E5%BA%95%E7%9A%84%E6%B0%B4%E7%AE%A1%E5%85%A7%E3%80%82%EF%BC%88photo_by_%E5%8C%97%E5%B8%82%E5%8B%95%E7%89%A9%E5%9C%92%EF%BC%89-1.jpg?1500892062)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動物園馬來長吻鱷搬家了!「5月時,動物園將5隻小馬來長吻鱷,從兩棲爬蟲館後場,搬到了亞洲熱帶雨林區的展示場。」北市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24日受訪時表示,但沒想到換了新環境,卻不輕易見客。保育員笑說,「可能換了環境比較害羞,只要是白天牠們就都躲在水管中不出來,但到了晚上便會出來大口享受放在岸上的食物。」
2013年北市動物園與嘉義縣鱷魚養殖場合作,共同進行馬來長吻鱷保育繁殖計劃,當時動物園挑選了20顆鱷魚蛋進行人工孵化,其中有4隻孵化的小鱷魚就是此次搬家事件的主角,分別是「大一」、「堂主」、「圓圓」、「福寶」,而「Q尾」則是在嘉義孵化後,再轉交動物園育成。
常常逛兩棲爬蟲館後場的民眾可能發現最近怎麼少了5隻馬來長吻鱷,原來是動物園替牠們執行搬家計畫了。曹先紹24日受訪時表示,在5月的時候,園方將5隻體長148-175公分的小馬來長吻鱷搬移到亞洲熱帶雨林區入口處的展示場,但可能是因為剛搬家,小馬來長吻鱷常常藏在水底,許多民眾只看到平靜的水面,沒找到害羞的小馬來長吻鱷。
「牠們都躲在水底的PVC水管裡啦!」保育員笑說,生性膽小害羞的馬來長吻鱷,幾乎與民眾對鱷魚的印象「滿嘴尖牙」、「死亡翻滾」不同,剛換了居住環境就會「十分謹慎」,只要是白天就全擠在水管裡,眼尖、有耐心的民眾或許還可以在水管出口看到馬來長吻鱷的嘴巴或尾巴露出水管外。
保育員指出,「到了晚上馬來長吻鱷就跟白天完全不是一個樣了,牠們等到夜闌人靜的時候,紛紛出來享受放在岸上的美食,在監視器的畫面,牠們可是吃得津津有味呢!」他說,現在會在餵食的時候同時以鐵罐敲擊水面池壁作為通知「飯來了」的訊號,希望可以讓牠們習慣聲音,便於進行往後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