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校園空間創造多元(彭蕙仙)

彭蕙仙 2017/07/20 18:37 點閱 1010 次
全台還有許多空置沒有使用的校園場所,應盤點閒置校園,開放給不同需求者申請使用。(photo by wikipedia)
全台還有許多空置沒有使用的校園場所,應盤點閒置校園,開放給不同需求者申請使用。(photo by wikipedia)

台南市教育局近日盤點完成校園閒置空間,發現一共有87所中小學的151間空餘教室目前沒有使用,7月底之前就會上網供各界查詢,有意使用的個人或是團體可以依規定申請使用。

蚊子教室大量出現

由於前瞻建設計畫將在多個縣市建設輕軌,使得近來台灣社會高度關注全台各地的「蚊子館」等閒置空間,擔心瘋狂建設後,又會造成新的蚊子輕軌、蚊子車廂的問題。

其實,在少子化的影響下,台灣各地因多個學校進行裁併或減班,早已出出現了大量的「蚊子教室」。教育部為避免學校等公共空間閒置,提出《國民中小學整併後校園活化再利用輔導計畫》,目前已經列管了200多個學校,希望能讓有需要的機關團體或民間社團規畫使用。

閒置校舍的使用方式很多元,例如雲林縣文光國小過港分校改為早期療育中心;彰化縣新街國小改為中途之家「晨陽學園」;花蓮縣太巴塱國小東富分校提供給藝術家作為駐校工作室;南投縣光明國小改為日月潭遊學中心;嘉義縣下楫國小鰲鼓分校改為鰲鼓自然中心,作為自然生態學習場域。

可供銀髮族使用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3年至150年人口推計報告》,我國出生人數將從103年的19萬3千人,減至150年的9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則將由103年的12%,增加為150年的41%。

因此,在少子化的同時,台灣也已進入高齡社會,地方政府開始思考如何將閒置的校園,改為適合銀髮族使用的空間,例如高雄市政府與高雄醫學大學合作,將大同國小校園的閒置空間設立為日間照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照顧在地的長輩。

「大同福樂學堂」設置的過程經歷各種不同的挑戰,一方面要克服各種法規的限制,因為銀髮空間的規範較為嚴格,因此學校的空間必須再做調整,才能合於高齡者使用;此外,對原本單純只有小學生的校園加入了高齡老者,且是失智及失能的長輩,當地民眾與家長難免有許多疑惑,必須一一釋疑。

大同學堂值得借鏡

大同福樂學堂是全台第一個以校園校舍的多餘空間成立的日間照護中心,與在地的醫療院所充份合作,輕度失智與失能長輩可與學童一起學習、成長,在長期照護中還建立「長幼共學」的模式,如果成功,應可在全台更多閒置校園空間推廣。

日本也是少子高齡社會,因此不少廢校也是朝著改建為高齡者用空間的方向進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會很細膩地儘可能保留校舍的外觀,特別是一些年代久遠的學校,往往有著幾代人的感情,即使因為學生人數不足、無法再做學校使用,而改作他途,也不輕言拆除,以保留人們的回憶,但是會在內部機能上做調整,兼顧社會福祉與居民交流的功能等。

活化空間創造雙贏

目前全台還有許多空置沒有使用的校園場所,教育部應責成各地方教育主管單位確實進行閒置校園的盤點作業,了解有哪些空間已不再使用,依其所在區域特性、空間大小等條件,開放給不同需求者申請使用。

而有意使用這空間的個人或者團體,也可運用創意和本身的專業、資源,為空間注入更多軟硬體設施,或進行空間改造,這樣一來,學校主管單位也會更樂意釋出空間,提供給有需要的人;畢竟,達到供需雙贏是活化閒置空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