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陳旦:前瞻軌道 為減少私人運具

鄭羿菲 2017/06/08 19:13 點閱 21914 次
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Uber或智慧車無法解決都市中心高度集中的交通問題,軌道建設才是都市路網疏運的重點。(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Uber或智慧車無法解決都市中心高度集中的交通問題,軌道建設才是都市路網疏運的重點。(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針對軌道建設被質疑在新科技下似乎是不必要的發展。交通部長賀陳旦8日接受專訪時表示,「運量高度集中的都市,只有軌道才能有效解決交通問題,且必須靠軌道逐步降低私人運具。」至於外界擔心可行性評估未完備就做計畫,賀陳旦說,「滾動檢討計畫,若不可行就延後執行或撤銷計畫,就像蘇花改計畫一樣。」

蔡政府2017年端出「88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盼能透過大量國家建設趕上國際景氣好轉的情勢,讓台灣也跟上經濟復甦。但其中將近一半資源卻是投入「軌道建設」,引來社會各界批評「輕軌遍地開花」,總統府資政陳博志日前更是打破沉默說,Uber、特斯拉電動車、人工智慧無人車等新技術一直在進步,但政府卻前瞻錯了地方,「4200億元的軌道建設一定要緩一緩。」

智慧技術還無法解決

「以忠孝東路為例,尖峰運量每小時2.2萬人次,換算成Uber或智慧車,需要用多少車輛?」賀陳旦8日接受《POP搶先報》專訪時提出疑問反思,共享車輛是解決都市周邊的交通問題,但面對城市高度集中的旅運人次,無法有效解決,所以才需要軌道建設,而軌道運輸與其他交通工具可以並行,不是說有了軌道就沒有其他的多元交通建設。

賀陳旦指出,「就連美國,到現在依然追求軌道、高鐵等交通建設。」民眾可能認為軌道建設的投資需要巨額資金,但現在無論是材料、控制技術,都較10年前的軌道建設更便宜、更輕,做軌道建設不是一種浪費,而是一種文明的建設。他認為,台灣的公共運輸比例與東京、香港比是很低的,「為什麼沒有人思考在能源不足、空污嚴重的情況下,私人交通工具需要透過管理而降低,轉而提振大眾運輸的重要性呢?」

無法通過評估就撤銷

面對外界質疑軌道建設的環境評估都未通過,就要制定計劃?賀陳旦說,確實有些環評還未完成,但計劃定下後還會滾動檢討,「後續若環評無法通過而沒辦法執行,該段的建設計畫就會延後或撤銷,類似的例子就是蘇花改部分路段起先有規劃,但在執行時做改變。」他提出問題讓民眾反思,「為什麼我們提軌道建設就會擔心養不起,而要求公路建設時卻不會擔心養不起?」

賀陳旦表示,軌道建設也是公共運輸的一環,我們應該看成是一種投資,不應以單純的使用者付費看待,且地方政府有責任配合養起部分的費用,首先地方政府要訂妥適的票價,而不是為了要造福民眾而訂低票價,最後養不起也可想而知;而票價外的收入,如商業性的樓地板政策、車站內廣告規劃,或空間轉經營等,地方政府都需要規劃。

地方要考量活絡價值

「若上述的部分是空白成績單,那代表地方政府根本沒想要發揮軌道建設真正的價值,是對不起老百姓的。」賀陳旦表示,有些人可能會想要北宜直鐵而不想要輕軌,但直鐵強調城際速度快、站距長的運輸,無法發揮地方生活特色,相對的輕軌就能讓觀光民眾體會宜蘭的美景,才能活絡地方生活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