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脈象專欄》中草藥生產應列入前瞻計劃 (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7/06/05 16:09 點閱 1111 次
目前中藥材多自國外進口,其中8成來自中國大陸,源頭、品質難管控,經常出現農藥、重金屬、二氧化硫等不當殘留及含量超標等食安問題。(photo by pixabay)
目前中藥材多自國外進口,其中8成來自中國大陸,源頭、品質難管控,經常出現農藥、重金屬、二氧化硫等不當殘留及含量超標等食安問題。(photo by pixabay)

檢視蔡英文政府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東部列入馬英九愛台十二項建設中的深層水計畫,該計畫至今仍抽不到深層海水,如今又要投入4億元經費,繼續畫餅充飢(可以創造1個百億以上的相關產值),引發爭議。事實上,東部除了交通建設外,無論水質、地理條件等均極適合中草藥的種植及設置研發中心,值得納入前瞻計畫。

隨著高齡化和少子化社會的到來,老年照護以及醫療將成為國庫龐大負擔,也是21世紀人類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透過養生理念的推動,越來越多人關注傳統中藥運用,具預防與保健功能的中草藥正逐漸受到青睞,成為未來的重點產業。

日本鼓勵種植投資

東方人一向重視養生,日本政府正積極將中藥應用於緩解抗癌藥副作用和治療高齡患者等,均獲得相當正向的成效,現已列入其未來國家重要政策。鑑於日本製作中藥的原料如:當歸、麥冬、桂皮、人參、芍藥、石斛、杜仲等等,有近80%需仰賴自中國大陸進口,在價格、品質、安全、供應量等方面多所疑慮。

為分散來源,以及穩定氣候、供需和價格波動風險,日本政府不僅在國內找尋適當地點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許多企業也積極前往國外投資生產,以因應未來日本國內對中藥原料的大量需求。

中國進口有食安之憂

中國大陸是中醫藥起源地,擁有高達128075種中藥資源,目前種植面積為5045.5萬畝,產量達363.8萬公噸。種植種類有桔梗、生地、柴胡、金銀花、丹皮、丹參、甘草、黨參、杜仲、板藍根、黃連等等達200多種,但目前在品質及食用安全上仍有待加強。

國內隨著養生、保健風潮興起,對中藥材需求大幅增加。目前所使用的中藥材多自國外進口,其中8成來自中國大陸,源頭、品質難管控,經常出現農藥、重金屬、二氧化硫等不當殘留及含量超標,以及中草藥基源植物被混用及誤用情況,常引發食安疑慮與商業糾紛。因此在國內推廣中藥材種植,對改善農民生活及提高農民收益有正向幫助,也可確保中藥材的品質及食用安全。

納入前瞻創造新動能

目前花東地區極適合丹参、當歸、靈芝、金銀花、百合等中藥材種植,政府應該有計劃將花東地區列入國家無毒中藥材生產專區以及研發中心,透過前瞻基礎建設經費,積極進行品種改良,生產技術改進,銷售管道建立。

生產優質安全的中藥材,供應中藥製造、食材、養生飲品、美妝產品等需求,配合中醫學研究以及生技產業助力,相信能為台灣的農業及經濟成長創造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