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因校制宜 學者:偏鄉尤需

林亭妤 2017/06/04 15:28 點閱 26339 次
各縣市補救教學計畫成果。(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各縣市補救教學計畫成果。(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補救教學推向全台都市、偏鄉,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甄曉蘭4日指出,都會區家長多數習慣將小孩送往課後安親輔導班,但偏鄉地區沒有太多補習班,補救教學成效反因此見大。苗栗縣信義國小校長王慶華也強調,安親班只是填鴨式的寫評量和學校作業,小孩子不懂的問題若沒有從根本補救,學習漏洞只會越來越大。

教育部每年投入大筆經費補救學習低成就的國中小學生們,苗栗縣信義國小校長王慶華4日在台師大「補救教學輔導諮詢團隊培訓計畫成果分享會」上受訪時表示,安親班通常只是急匆匆地趕孩子寫學校作業、寫測驗評量卷,但孩子不懂的原理沒有解釋,會讓孩子更加霧煞煞。

「真實數據顯示,選擇在校補救教學,學習成效比送到安親班還好。」為了讓家長信服校方的「補救教學」更有助於釐清孩子學習上的疑問,王慶華拿出苗栗縣105學年度補救教學的執行成效顯示,接受學校補救計畫的學童,國英數3科的年級不及格率確實較104年下降3.1%。

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甄曉蘭也說,偏鄉小孩沒有補習班可讀而接受校方的補救教學,但確實有成效;而教育部國教署發展的「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網站」,也可以協助診斷孩子在哪個「根本」環節出了學習上的問題,了解之後,就可以針對孩子不懂的地方加強補救,「絕對不是現有課本內容一教再教,孩子疑問就會迎刃而解,老師要學會判斷孩子的根本問題在哪。」

「但不是每個老師都有診斷報告的解讀能力,更不是每所學校的校長都深刻了解補救教學,也因此才需仰賴到校諮詢人員的解說,和入班輔導人員的分析。」王慶華歎說,可惜剛開始學校端不了解補救教學內容,對於到校諮詢人員的防衛心都很高,在地教師普遍覺得這些人是來「管考、督導」的,擔心被找麻煩,主動申請教育部人員來校諮詢的國中小學更是少。

為了讓學校端與家長端更充分了解補救教學的用意與成效,王慶華指出,106學年度苗栗縣準備首創「單點走向分區」的常駐協作,將苗栗縣18個鄉鎮分為6個區域,每區域由3名到校諮詢人員和3名入班輔導人員專責協調,讓承辦人員與第一線教師群擁有專屬對象(校長、經驗師資群)做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