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宣告大裁編輯 專注原生報導

邱慕天 2017/06/01 17:54 點閱 30182 次
《紐時》為此編列了讓編輯享有優退方案的資金,希望把省下的錢用來增聘更多記者,產製原生內容。(photo by pixabay)
《紐時》為此編列了讓編輯享有優退方案的資金,希望把省下的錢用來增聘更多記者,產製原生內容。(photo by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綜合報導】編輯、記者,誰才是報社的主角?《紐時》決定押寶在後者!經歷多年新媒體的轉型陣痛,日報業界的老大哥《紐約時報》決定進一步向讀者和輿論招手,讓「網路鄉民」代替編輯來為新聞把關。《紐時》為此編列了讓編輯享有優退方案的資金,希望把省下的錢用來增聘更多記者,產製原生內容。

增補原生報導記者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紐時》集團在2017年編列了2千萬美元左右的預算,作為社內編輯自願離職的優退方案。在5月31日對內的一封信件中,《紐時》執行編輯巴奎特與主編坎恩發布該決定,強調目的是為了「簡化現下多層次的編輯程序」;如果申請優退的志願者人數不足,報社就會採取強制資遣。省下的人事費用會來增補寫原生報導的新記者,上限100人。

《紐時》發行人亞瑟•蘇爾茨伯格在另一封內部信函中指出,將具體精簡職務是「公共編輯」(public editor)。這個職位在2003年創立,是因應當時轟動全美的傑森‧布萊爾抄襲案後,報社必須挽回公信力。公共編輯負責核稿、比報、整理讀者迴響,對報導內容撰寫批判意見。蘇爾茨伯格表示,以後新聞的原創性及真偽將交由讀者把關。

成立讀者、印刷中心

「今天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追蹤者和網路讀者已經充當了守門員,警惕作用和威力遠超過單一人士的能力。」蘇爾茨伯格解釋,過去《紐時》僅有一成文章有開放留言功能,以後會陸續擴及所有的文章。

根據《紐時》報導,該報在30日還同時成立了「讀者中心」,專門負責回應讀者、解釋編輯台的報導立場,以及鼓勵讀者表示意見。「讀者中心」可以取代一部分公共編輯的職責。

此外,該報也在2015年成立「印刷中心」,專責紙本的報務,讓編輯人力專注在網路新聞的發展。這讓《紐時》多出了很多開發視覺新聞、客製化報導的空間。在最近一季,該報一口氣增加了30.8萬名電子版訂戶,突破了上一季的27.6萬增長;這兩個數字是《紐時》網路新聞迄今以來第一高和第二高的單季訂戶增長,甚至突破了2013年和2014年的增長總和。

數位廣告升近二成

《紐時》5月份的財報顯示,該報數位廣告收入上升了19%,但同時期的紙本廣告則滑落18%。鑒於紙本的廣告收入佔比還是較高,《紐時》單季的廣告淨收入換算下來還是跌了7%。目前該報的人力多達1300位,接近全盛時期的人數,電子訂戶則有220萬人,整體朝著數位轉型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