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課始能審議教材? 家長團體反對

鄭羿菲 2017/06/01 21:55 點閱 23238 次
家長團體認為,爭取家長參與審議性平教材,重點是與性平專家之間的溝通,選用適當的教材、移除不適當的內容。(photo by 吳宜倫臉書)
家長團體認為,爭取家長參與審議性平教材,重點是與性平專家之間的溝通,選用適當的教材、移除不適當的內容。(photo by 吳宜倫臉書)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性別平等教材中不當的內容引起家長質疑,家長團體近期遂爭取參與審議相關教材,但有民眾建議家長代表要參與審議前,需上一定的教育課程,「爭取審議性平教材是要溝通、適當融入家長意見,要家長先上課再參與,是技術性限制參與孩子教育的權力。」發起家長審議性平教材的多位家長團體代表受訪時反對說,教育部可自行選擇具專業能力的家長加入,如律師或醫師等。

但民進黨立委尤美女受訪時呼籲,「家長應信任規劃課程的專家學者,不該有太多介入。」國民黨立委許毓仁則說,此事有待討論。

審議前須上課?

全台各地的家長團體近日連連運作,向政府與民眾發聲「審議性平教材,需要融入家長意見」,要求性平教育委員會納入家長代表的席次,然而也有民眾日前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家長會代表須完成教育部辦理相關法律、教育以及專業知識研習,每學期各18小時以上,始得「干涉」教師課程安排,目前已取得3300人附議,只要再有1700人附議,政府機關就必須給出回應。

「尊重提議的民眾,但為了關心孩子受教的內容,而要求家長上課受拘束,我相當不以為然。」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陳鐵虎受訪時表示,在《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及兩公約都賦予家長參與教育的權利,民眾不應該對家長的不信任感太過偏執。

陳鐵虎反問,難道家長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課業、生活教育,還得修相關的教育學分嗎?他說,「家長雖不是樣樣精通,但家長也有律師、醫師等專業素養高的人,教育單位在選擇家長代表加入審議性平教材時,就可選擇具說服力、一定專業程度的家長加入。」

加入審議並非對抗

「家長爭取審議性平教材,並不是要對抗,而是希望決定性平教材時,適當地融入家長的聲音、溝通。」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吳宜倫說,要求共同審議性平教材的家長需上滿教育部的相關課程,只是技術性地限制家長參與孩童教育的權力。

吳宜倫說,性平教材不是只有同志教育,還包括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會遭遇哪些困擾、需要哪些教育,來降低未婚懷孕風險、情感EQ等,這些議題都是家長感觸最深的地方,而多元社會如何友善地教導孩子尊重同志族群,除了性平專家們的意見外,也需要家長的相關意見,藉以達成共識,「選用適當的教材、移除不適當的內容,才是給孩子最適當性平教育的方式。」

「是否需要家長上課,才能參與性平教材的審議,我覺得還需要再討論。」許毓仁認為,他之前曾指出教材內容確實有需要調整的必要,而民眾提出需要家長上課,那上課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上課能否達到社會需求等,都需要討論才有明確標的。

恐對性平教材誤解

尤美女則認為,現階段的家長,很多都是沒有在性別教育的渲染下成長,所以對性平的資訊與觀念可能有所誤解,教育應該交給專家去構想,性平教育也應該交由性平委員會去運作,家長反而不該有太多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