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毒品流竄 年輕人成毒梟白老鼠

林亭妤 2017/05/31 14:16 點閱 21909 次
新興毒品流竄,法醫蕭開平呼籲民眾不要踏入毒品行列,否則最後就會去找他「報到」,成為統計樣本數。(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新興毒品流竄,法醫蕭開平呼籲民眾不要踏入毒品行列,否則最後就會去找他「報到」,成為統計樣本數。(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近7年來,檢出新興毒品「合成卡西酮類」案件的成長率高達35.5倍,食藥署31日提醒,這些毒品常混在咖啡包、糖果內,流竄於毒品交易市場中。值得注意的是,法務部法醫病理組組長蕭開平指出,近年因濫用合成卡西酮類而致死的案件成長約12倍,平均年齡僅27.4歲,「濫用藥物的年輕人已然成為毒梟的白老鼠。」

吸毒成白老鼠

食藥署分析濫用藥物檢驗通報系統資料,31日在記者會中指出,近年來藥物濫用種類的前3名依序為安非他命、愷他命及海洛因,但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簡技簡希文指出,令人感到憂心的是,新興毒品的檢出案件數在逐年攀升,以合成卡西酮類成分居多,從99年到105年間成長約35.5倍。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法醫病理組組長蕭開平更直指,106年上半年因濫用合成卡西酮類而致死的案件,已經超過101~104年的死亡案件總數,「死亡人數在大幅增加中,但合成卡西酮類因死亡樣本數還不夠,法醫藥典上尚無任何記載,因此這些濫用新興藥物的年輕人不只成為毒梟的白老鼠,未來也會成為藥典的統計樣本數。」

新興毒品成分雜

「合成卡西酮類常和其他毒品成分混雜,最多可達9種,」蕭開平表示,合成卡西酮類和愷他命混合的比例最高(86%),許多人以為自己吸的只是單一成分毒品,渾然不知自己同時吸進多種藥物,多重藥性的傷害也是合成卡西酮類致死率大幅拉升的原因之一。

蕭開平進一步指出,多重用藥的危險性在於吸毒者感到興奮後,會出現無法控制行為的迷幻作用,毒癮者在發生不幸之前常可能有發瘋、暴打、失去理智的攻擊行為出現。

新興毒品侵害年輕族群,食藥署提醒,合成卡西酮類常藏在餅乾、糖果、咖啡包之中,但民眾肉眼並無法分辨,為避免誤食毒品,只要民眾身處高危險環境(轟趴、夜店等),對於上述食品就要多留一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