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雙面刃 專家:迎雨也要防災

鄭羿菲 2017/04/23 18:55 點閱 26046 次
台灣即將進入梅雨季節,天氣專家提醒,因暖化造成梅雨降雨強度增強,易造成淹水災情,民眾須更留意防災資訊。(photo by jsptoa on pixabay)
台灣即將進入梅雨季節,天氣專家提醒,因暖化造成梅雨降雨強度增強,易造成淹水災情,民眾須更留意防災資訊。(photo by jsptoa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台灣即將進入梅雨季節,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員汪中和接受《醒報現場》專訪時說,「梅雨就像一把雙面刃,降雨太少恐乾旱、太多則造成水災,且若水土保持做得不夠好,將導致嚴重災情。」天氣風險公司環資部總監賈新興則提醒,「梅雨會帶來25%的年降雨量,且降雨強度逐年增強,民眾須留意避難資訊,如水利局『疏散潛勢區域』,以降低災害損失。」

台灣因地形因素影響,降雨常常留不住大量的水資源,其中梅雨季節的降雨更是決定台灣在未來一年裡是否會乾旱,從產業角度來看,梅雨是農業用水的重要來源,若梅雨鋒面來台過晚,也會進一步影響工業與民生用水,但梅雨若下得過多也會造成災情,無疑是一把雙面刃。

降雨多少影響大

「梅雨會帶給台灣一整年約20~25%的降雨量,可以說是『豪雨製造機』,當進入梅雨季,也代表將進入暴雨季。」賈新興接受《醒報現場》專訪時表示,台灣進入梅雨季的時間是5至6月,但實務上若符合每天全台均降雨量超過9毫米,且降雨超過4天以上,就是進入梅雨季節了。

汪中和說,梅雨是台灣降雨的重要時期,像現在嘉南地區已進入第一階段限水,若今年梅雨像1980年的「空梅」,可能就會進入乾旱,但若像2005年6月的梅雨,整整連續下了一個禮拜的豪大雨,恐造成當年屏東到彰化都有淹水的慘況,「且現在全球暖化讓海水溫度增加,會使得水蒸氣蒸發量增多,若再配合梅雨鋒面,就會像水庫決提一樣不間斷地降雨。」

需更重視水土保持

「隨著暖化現象,帶來滂沱雨勢的天氣型態不斷增多,再加上水土保持若做得不夠、防災預防未落實,就會讓災情非常嚴重。」汪中和舉例說,2009年的八八水災、2017年3月底的哥倫比亞水災,雖不是梅雨造成,但造成水災的共通點都是如此。

賈新興擔憂地說,2000年以後,梅雨的降雨時間從1個月縮短到20~25天,瞬間降雨強度也增加了不少,且最常出現的劇烈降雨時段是夜間與清晨,令人難以應對,但現在氣象預測,有機會在鋒面接近前1、2天就可得知,且也能預測會帶來多激烈的降雨現象,加上水利局劃設的「疏散潛勢區域」,民眾就可演練逃往哪些地方避難,來降低自身財產或生命的損失。

「台灣的防災APP系統蠻進步的。」汪中和補充說,民眾只要打開APP,就能知道哪天有災害,遇到豪大雨時,APP還會以聲音發出警示,民眾就能採取必要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