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遇到銅臭味 大學師生助偏鄉創業

林佳楠 2017/03/15 13:21 點閱 19814 次
台南大學副教授李芸蘋、中山大學教授陳以亨、中原大學助理教授李明彥(左起)15日分享「看見雙連・幸福家園」計畫,並獲教育部計費挹注。(photo by 林佳楠/台灣醒報)
台南大學副教授李芸蘋、中山大學教授陳以亨、中原大學助理教授李明彥(左起)15日分享「看見雙連・幸福家園」計畫,並獲教育部計費挹注。(photo by 林佳楠/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行政系與企管系的學生合作,簡單說就是文青遇到銅臭味。」台南大學副教授李芸蘋15日在教育部計畫發表會上指出,他們與中原企管系師生共同成立「雙連梨有限公司」,已有3成盈餘回饋苗栗雙連國小、3成回饋梨農。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劉文惠也頒發21萬經費給計畫負責人,期許雙連國小可轉型成為農業特色學校。

大學師生回饋社會

教育部自104年4月起推動「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由國立中山大學計畫團隊結合12所大學的資源,進入15所偏鄉國中小,協助社區創立微型企業。其中3支團隊15日齊聚教育部發表成果,除了雙連梨已成立公司,南亞技術學院與花蓮縣文蘭國小的「米亞丸1號旅人聚落」方案、義守大學與屏東縣口社國小的「芋見莎卡蘭的藜」計畫也都獲得創投公司青睞。

「這在教育部算是很小的計畫,但是代表意義很大。」劉文惠表示,國內偏鄉國中小學約有1,000所,佔全國中小學的1/3。許多偏鄉學校面臨人口外移及裁併校問題,導致周邊社區逐漸凋零,經濟活動不足也難以吸引年輕人回鄉。

從學校到社區營造

台南大學副教授李芸蘋以苗栗雙連國小為計畫核心,她觀察到,「大家只知道台中東勢梨,卻很少人知道,苗栗的雙連梨品質也很好。」因其種植地在苗栗鯉魚潭上游附近,農藥使用受限,加上當地海拔相對高,梨子的品質一點都不輸給名氣較大的東勢梨。

「一開始要獲得梨農的信任,其實不容易。」李芸蘋表示,當地約有100多家農戶,但公司第一階段只與7家梨農簽到約,雙方約定梨子必須要「無毒驗出」、有盈餘則回饋3 成給梨農。據此,他們希望鼓勵農民投入有機農業,更長期而言,也希望讓這些農民的小孩(多就近就讀雙連國小),個個都能成為一流的梨子和水果專家。

故事行銷大獲利

被問及兩系學生的分工模式,李芸蘋說,行政系學生習慣思考政策及社會責任,他們深入了解雙連國小及周邊卓蘭鎮的文化背景後,馬上成立臉書紛絲團「看見雙連・幸福家園」,分享人情故事、吸引網友關注。而被戲稱有銅臭味的企管系學生則負責解決「錢從哪裡來?行銷要怎麼做?公司怎麼永續經營?」等問題,打造出適合雙連農產的商業模式。

去年7月,雙連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Flying V平台上募得58萬元資金,還吸引到10多位創投業者的目光,總獲投資300萬元。截至去年年底,雙連梨公司已獲淨利70多萬元。但是雙連梨一年一次秋收,公司要如何持續獲利?對此,中原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李明彥表示,公司將陸續開發其他水果品牌,希望夏天可推出葡萄,秋天繼續主打雙連梨,冬天則推出雙連另一主要農作──茂谷柑。目前,雙連梨公司兩位成員都是中原企管系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