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直以媒體工作者自居,但最近一些新聞的發展,卻讓我因媒體工作者的身分而自省,我們是否急於搶獨家新聞,所以對同業的獨家新聞缺乏查證就盲目抄襲,成為社會公害。
世新大學提供陸生的保證書,其實是要來台學習的陸生沒有政治立場疑慮,卻被泛政治化的批判,跟著新聞走的教育部,一下子說檢討懲處,面對大學反彈,又改為要協助輔導,讓號稱學術獨立的大學灰頭土臉。
過去跑新聞,常有被採訪單位為了重大政策會釋放風向球,讓某家媒體先來則獨家,經過一天輿論的討論,再修正方向。但現在的新聞媒體全部變成電子化,獨家新聞只剩下30秒,只要某家媒體放出消息,無論消息正確或錯誤,就快速登上即時新聞快報跑馬燈。
這幾日造成熱議的兩位台灣女孩到韓國失聯和小模命案,最後結果都出乎意料的變化,以後者為例,假日我看了兩天都指梁姓女模涉案,甚至是主謀者,因為不滿受害者太紅,民眾受媒體影響,將涉案的女模批評得體無完膚;媒體還訪問其鄰居,連帶家人全部被批評,「蛇蝎女」的封號都出來,事件過了兩天,涉案女模獲釋,媒體只是輕輕帶過,目前案情尚未明朗,但傷害已經造成,媒體是否該以相同大小版面、時段道歉呢?
早期台灣有新聞評議委員會,現今反而沒有這樣有公信力的單位,沒有人能扮演新聞平衡的角色,傳播工作者是否應對敏感的事件謹慎處理,不要輕率下判斷,更別輕易扮演柯南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