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初期復健 醫:有賴家屬介入

林亭妤 2017/02/26 13:18 點閱 19413 次
治療師提醒,中風後半年是復健黃金期,錯過恐導致關節僵硬。(photo by users maxlkt on pixabay)
治療師提醒,中風後半年是復健黃金期,錯過恐導致關節僵硬。(photo by users maxlkt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復健是中風病患及其家屬的必經之路,但回病房或回家後的復健時間,才是恢復行動的重點。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監事陳志明、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物理治療師劉佩瑜26日都表示,中風後半年是黃金治療期,若沒積極復健,半年就可能導致久不活動的關節僵硬萎縮,因此家屬的介入尤其重要。

「中風初期若沒有積極復健,越是不動就越不能動,家屬的介入尤為重要。」劉佩瑜說,中風後一開始的症狀是無力,但神經功能逐漸趨於穩定後,免不了會產生不正常的張力,由於大腦失去調節功能,肌肉力氣逐漸喪失,會導致手腳無法自主活動而固定在某些姿勢無能改變。

當腦血管受損的區域不同時,表現出來的狀況也不一。劉佩瑜指出,最常見的症狀是半邊癱瘓,另外也可能是雙下肢無力、雙上肢動作功能喪失等。陳志明受訪時說,完全無法自主活動的病人須由旁人來協助被動關節的運動,以避免肌肉、關節囊、韌帶變緊、降低關節僵硬的機率,中風初期若沒有積極復健,半年就可能導致關節僵硬、伸展不開。

陳志明提醒,中風病患的復健黃金期尤其重要,早上、下午至少要各1次;劉佩瑜也說,復健動作可以維持關節一定的活動度,每個動作起碼要重複10次、1天至少3回,並注意動作速度一定要慢,在感覺緊緊的地方可停留10~15秒以達到牽拉的效果,但切勿來回振動。

讓病患平躺、家屬幫忙活動上肢與下肢主要大關節的復健動作
上肢 肩關節:一手抓上臂另一手抓手腕,注意患者的掌心朝內,將整隻手上、下及做水平開合的動作。
肘關節: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抓手腕,上、下活動手肘。
腕關節:將病患手肘彎曲90度,一手固定姿勢另一手活動上、下手腕。
指關節:將病患手肘彎曲90度做手掌握拳、打開的動作。
下肢 髖關節:一手固定膝蓋讓其伸直,另一手抓腳踝將整隻腿彎曲、伸直。
膝關節:抓住小腿,讓膝蓋做彎曲、伸直的動作。
踝關節:抓住腳掌上、下活動腳踝。

表格:物理治療師劉佩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