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休施行2個月 企業加薪趨保守

林亭妤 2017/02/15 18:08 點閱 16127 次
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花梓馨15日表示,一例一休衝擊的根本解決方法要從低薪著手。(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花梓馨15日表示,一例一休衝擊的根本解決方法要從低薪著手。(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一例一休上路近2個月,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因應政策產生的衝擊,8成企業已有調整加班、排班制度的動作,且6成3企業估計今年獲利會減少11.1%。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花梓馨15日指出,一例一休帶來勞工的調薪幅度與條件更趨於保守,但若產業結構一直無實質上的改變,台灣勞工競爭力將勢必下滑。

維護勞工休假權益的一例一休政策雖立意良善,但國內產業結構問題未解,短期內恐難發揮政策功效。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兼企業大師營運長花梓馨15日在「一例一休企業面臨雙11衝擊」記者會上表示,2成3企業已知勞動成本平均增加11%,6成3企業估計今年獲利會減少11.1%,中長期將影響勞工的薪資福利結構。

「8成企業已著手進行加班制度、排班制度等因應措施。」花梓馨說,企業因應人力成本上升的方式,就是勞工調薪的幅度與條件更趨於保守,或是直接調整薪資福利的結構。他建議,服務業可以在勞資合意的前提下善用變形工時,依據尖峰、離峰時刻安排人力。

3成上班族在一例一休後面臨實質薪資縮水的困境,勞檢雖然增加、法律也擴展勞權意識,鼓勵勞工揭發雇主的不良事跡,但花梓馨直指這是「看得到卻吃不到的條文」,因為台灣人個性不像外國人,手指被割破了都要訴求以法制裁,「且在目前的低薪環境中,勞權又有多少發聲空間?」

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則表示,一例一休是勞方、資方、政府全民皆輸的政策,除了大企業外,一般民間企業考量成本後,其實根本不會、也無法遵守。以國光客運為例,一例一休之後,1個月的加班費增加1500~1600萬,1年就要增加1.8~2億的營運成本,直接面臨現金短缺與周轉問題,目前因應措施只能是離峰時期的班次減少、改尖峰時期增加。

花梓馨最後提醒,當勞動者必須靠加班才能維持生活家計時,不論推出任何政策都會直接衝擊到勞資雙方,根本解決方法還是要從低薪現象著手,否則勞力成本持續增加,能培訓長期人力的資本空間也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