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針對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將在20日進入第二階段分組會議,「在三個月的時程中,司法改革議題廣泛,會議時間總計卻只有12小時,司改委員會應視情況加開會議,如會前會等。」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9日在記者會上提出三點建議,分組會議需要議題有效對話、決議要具體落實,及要讓代表發揮價值。
代表過半數非法律人
總統蔡英文在去年520就職演說中指出,台灣司法已失去民眾信任,未來要透過民眾一同推動司法改革,讓司法成為全民的司法。而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已正式在日前展開,分成「意見徵集」、「分組會議」、「總結會議」三階段進行,其中「意見徵詢」部分已完成並凝聚20個議題討論清單,第二階段的「分組會議」也即將在20日展開,司改會遂於展開前提出改革建議。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二階段的分組會議需要議題有效對話、決議要具體落實,及要讓委員發揮價值。」高榮志9日在「司法國是會議如何實質有效?」記者會上表示,會議中有超過半數的「非法律」專業代表,而總統府總計收集20大類議題清單,每一項大議題中還有至少3到5項小議題,要如何克服司法專業術語間的對話,是重中之重。
會議需加開、分優先
高榮志指出,司改國是會議要在後續3個月、總計12小時的討論時間內做出決議共識,就必須針對議題有效對話,且議題繁多恐無法在12小時的會議時間內,做出許多對司改有益的決議,在整個會議中應視實際需求加開會議,如會前會等,而在議題間也能優先排次各界有交集的重要議題,且若有部分議題因開會時間有限無法討論,則應說明後續如何處理,避免虎頭蛇尾的情況。
「司改國是會議必須做出能具體落實的決議。」高榮志建議,參與討論的代表需要考量落實決議的可行性,避免讓決議「窒礙難行」,倘若決議只能指出政策方向,應訂明後續落實的時程與執行機關。他說,有部分議題涉及跨部會的處置,如司法官評鑑涉及監察院職權,代表委員在討論時應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
分組尊重專長
司改會專職律師黃盈嘉說,在超過半數非法律人的會議中,要讓各位委員都發揮價值需要互相尊重各自的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