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再炎熱? 專家:取決北極融冰

鄭羿菲 2017/02/04 04:25 點閱 20721 次
北極融冰除了讓北極熊生存受威脅外,未來將成為極端氣候的不穩定因素。
北極融冰除了讓北極熊生存受威脅外,未來將成為極端氣候的不穩定因素。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針對2016年台灣暖冬極端氣候,「年底的暖冬主要是因西伯利亞冷高壓不強,加上阿留申低壓不夠低,造成極地冷空氣往歐洲及北美移動。」天氣風險公司環資部總監賈新興受訪時表示。2017年會不會再遭遇更極端的氣候?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員汪中和說,「聖嬰現象已消去,照理說極端氣候會減弱,包括夏季的高溫等,但去年北極融冰量大增,恐增不確定性。」

2016極端氣候頻傳

2016年台灣面臨許多極端氣候,包括年初寒害下雪造成中南部養殖魚群暴斃、夏季突破35度高溫77天的最熱紀錄、秋颱輪番侵台造成損害、冬季偏暖到了12月底民眾還穿短袖等現象,極端氣候現象屢屢生成,民眾紛紛將矛頭指向「全球暖化」所造成,也進一步擔憂越趨暖化的地球,在2017年是否將進一步形成更極端的氣候。

「 全球暖化經常是極端事件的嫌疑犯,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還需要許多實驗來驗證。」賈新興受訪時表示,全球暖化確實供應了2016極端氣候的一部份力道,但就像年底的暖冬,是因為西伯利亞冷高壓不強,加上阿留申低壓不夠低,才造成極地冷空氣往歐洲及北美移動,讓歐美陷入急凍的天氣。

新增「北極融冰」變數

汪中和指出,2015、2016年的極端氣候除了暖化外,也因為「聖嬰現象」讓海水加溫、大氣環流出現變化的推波助瀾,造成極端氣候更加劇的現象,這2年的極端氣候兇手,就是全球熱能不斷增加(暖化),與聖嬰現象。他說,「聖嬰現象已經趨於緩和了,未來的極端氣候力道會稍減,但無法忽視『北極融冰』帶來的新影響。」

賈新興說,北極區原本應在9月開始冷,讓夏季融化的冰量結回去,但9月以後全球卻熱得一塌糊塗,該結的冰沒有結回去,成為史上第2低的北極冰量。汪中和指出,「最低的是2010年,比起2016年還少了20萬平方公里的冰,那時也讓全球氣候整個亂了套,」包括美國下大雪、台灣冬天超級冷、魚群及珊瑚大量死亡,還有中國在過年期間長江還下起了大雪,讓所有交通都中斷,總理溫家寶還親自安撫無法返鄉的民眾。

夏季應不會過熱

「正常來說,因為聖嬰現象的消失,會讓2017年的夏季不會像前兩年那麼熱,但因為北極融冰,帶來無法預測的不確定性。」汪中和說,現在氣象的預測以1週時間還算準,3個月為期程能夠抓個趨勢,更長期的氣象就很難說了。他笑說,「現在完全不知道北極融冰,會帶來什麼衝擊,我們氣象專業人員只能上緊發條,好好觀察了。」

北冰洋
2016年的北極融冰,是有觀測以來的史上第二高。(photo by Unsplash on pixabay)

北冰洋
北極融冰成為極端氣候的不確定因素。(photo by skeeze on pixabay)

北冰洋
北極融冰除了讓北極熊生存受威脅外,未來將成為極端氣候的不穩定因素。(photo by wikimedia)

北冰洋
全球暖化經常是極端氣候被懷疑的兇手,而2015、2016年的聖嬰現象,也使得全球極端氣更加劇烈。(photo by 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