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鈔票有一天會不會像郵票,只剩紀念價值?」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19日在金研院主辦的電子支付論壇上表示,許多國家已進入無現金、甚至無卡社會,我國電子支付比例卻只有 3成左右。台新金控個金事業群執行長尚瑞強指出,國內電子支付模式混亂,設備和技術也尚未標準化;針對財金公司將研訂「國內QR code支付標準」,他表示樂見其成。
5年內電付要過半
台灣金融研訓院19日舉辦「電子支付 x 共享經濟商機大未來」,邀請金融科技產業專家發表演講,現場也有近百位金融業者與會。鄭貞茂說,曾幾何時,大家還在比較誰有最多的信用卡,現在很多國家卻連卡片載具都要廢除,「金研院去年發佈的金融科技白皮書已明定,電子支付普及率在2020年前要提升至 52%。」
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指出,當初最快搭上電商的是個人型賣家,接續才是C2C、大型B2C、微型B2C、品牌B2C等業者。而在國內,餐飲業者最快運用電商,醫療保險業則較慢。金融業則因受到法規高度管制,電商服務也相對少。
我現金交易 亞洲最高
「金融科技的三大趨勢是:電子支付、物聯網(IOE)應用、應用程式(API)經濟。」尚瑞強指出,智慧型裝置的普及,帶動消費者行為移轉,2018年透過行動裝置的交易金額將超過9,180億美元。
但尚瑞強也說,國內的電子支付環境卻仍有許多挑戰,包括使用商戶不普及、消費者擔心資安問題、習慣以現金支付。台灣現金交易高達74%,高於新加坡的47%、中國44%、香港35%、韓國23%,是亞洲國家之冠。
跟風不長久
對金融業者而言,設備需要更新調整、使用客戶少、欠缺使用誘因是主要阻礙;支付業者則面臨競爭業者多、支付模式未定、投資成本考量等問題。
「別人有的你也要有,別人有的如果你沒有,你就要去找工作了。」尚瑞強幽默點出國內電子支付發展的問題:百家爭鳴、模式未標準化,每家業者看到對手推出新產品,便搶著效仿,卻未強化自己的利基,導致消費者面臨眾多支付方式,也不知道要選擇哪一種。
尚瑞強也說,韓國的電子支付環境相當成功,主要基於3要素:政府法令及政策支持(電子支付減稅政策、拒絕電子支付的商家遭檢舉將受裁罰等)、友善的電子支付收受環境(支付技術和設備普遍等)、安全便利的電子支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