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會提14項改革 白話、透明化為先

鄭羿菲 2017/01/19 09:03 點閱 16830 次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即將在2月召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提出14項可討論性的議題。(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即將在2月召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提出14項可討論性的議題。(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有鑑於民眾不了解開庭術語及判決書內容,導致不信任司法,「司法改革最基礎的開始分別是『司法白話化』,與『司法透明化』,讓民眾能更瞭解司法在做什麼,進而信任司法。」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18日在記者會上如此表示。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說,「促進司法白話化工程浩大,期望司法院及法務部能先進行,不需再等到『司法改革國是會議』。」

2月將討論司改

總統蔡英文選前政見「改革司法」即將起步,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將在2月分成5組召開分組會議,除了司法院、法務部分別陸續公布司法改革的核心議題共19項外,司改會在18日也公布14項須在國是會議內討論的議題。

司改會公布的14項議題分別是:司法人員(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考試、錄取、訓練及淘汰機制;檢察官制度與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司法訴訟金字塔化,讓資深法官擔任第一審級審判;設立司法科學組織,與鑑定標準程序;建構獨立司法機關外的覆審制度;檢討因法官調動造成的訴訟遲延,並落實集中審理;簡化司法人員文件處置,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負荷,如開庭筆錄製作等。

此外,強化訴訟外紛爭解決制度,如調解、仲裁;人民參與審判;司法親民化,政府研議制度讓人民更容易使用司法資源,如怎樣找好律師等;司法白話文;司法資訊公開透明,適度公開檢察官起訴書及不起訴書,及法庭直播等;獄政改革,強化獄所內生活、衛生及醫療條件,並強化犯人復歸社會的功能;重刑化政策檢討,如藥癮或酒癮是否入監等。

白話、透明化最有感

林永頌18日在「民間司改國是議題」記者會上表示,無論是即將召開的司改會議或法院判決,都需要透過能夠讓民眾了解的語言、可接觸到的傳播方式,一步步建立「法制」的文化。他說,民眾最在乎的就是白話與透明,只有司法能與社會溝通,民眾才會開始信任司法。

共識項目能先行

高榮志指出,促進司法白話化等議題,其實各界與司法院都已有共識,司法院應該立即研究,不需再提到司法國是會議 ;而與法務部達成的共識則有公布起訴書類、開庭時檢察官設置名牌、判決書顯示承辦檢察官名字等。

「建議司改國是會議除了引進超過半數的一般民眾(非法律人)外,也能持續引進外界相關人員的多元意見,如鑑定議題引進法醫、學者等意見。」高榮志說,國是會議在6月結束決議出司改大方向後,依然要存有官方常設委員會,以定期開會、監督行政立法的方式,落實司改決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