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很久,一例一休的推動,到現在為止讓我感覺有點類似「中國觀光客驟減」,蔡政府在踩定某個立場前,沒有全全面面的替「受損」的一方規劃好政策。以觀光產業來說,明知520後觀光會受到影響,但遲了三個月才有方案補助,而在一例一休上,對於受到損害的中小企業、工廠,蔡政府也沒有提供「配套」,以減緩衝擊力道。
我認為這不是長期以勞力過時運作的「資方」有錯,但爭取勞動人權、獲得相對應的休息或是要更高加班費的「勞方」有錯,畢竟資方長期以舊有規制運作,且在台灣重文不重技的教育體制下,要去哪裡找到充足的「勞動力」,以填補不想支付過多加班費的中小企業人力呢?
就結而論,一項好的公共政策,必定有受影響的一方,但不能只責怪受影響的一方,政府需要的是如何讓影響縮小,藉以達到三贏的局面。算是學習到在批判前多想想額外的,或許自己的見識不廣無法想像,但總有角度能夠讓想法擴充。
今日成果:
江內閣齊聚復出? 江宜樺:與選舉無關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70116-B3T0
參選黨主席? 詹啟賢:過年前明朗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70116-ivkr
大象會打拳擊? 保育員:在練身體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70116-kDhz
例休惹爭議 企業:成本不只加班費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70116-i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