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稅天堂不再美 各國強化稅資交換

林佳楠 2017/01/05 18:19 點閱 26103 次
財政部國際財政司司長宋秀玲(右二)指出,國際間反避稅趨勢只會往前,不會回頭。(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財政部國際財政司司長宋秀玲(右二)指出,國際間反避稅趨勢只會往前,不會回頭。(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國際齊力打擊「避稅天堂」,未來不配合反避稅行動的國家及企業,恐遭租稅報復或國際孤立。財政部國際財政司司長宋秀玲指出,據OECD推算,逃漏稅問題導致全球每年稅收共短少2千多億美金,各國因此相繼加強查稅行動。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思敏表示,反避稅影響大,但體質良好、正常納稅的公司不必擔心。

各國皆積極推動OECD公布的稅務交換「共同申報準則」(CRS),全球已有92國、15地區簽署「多邊稅務行政互助公約」(MAAC),包含中國、香港在內。安永會計事務所5日舉辦「大中華區兩岸三地CRS論壇」說明CRS的影響,現場有上百位金融機構代表出席。

打擊租稅天堂 重創國家形象

「國際間不是玩假的。」宋秀玲表示,過去從事避稅者多利用各國稅制漏洞、各國稅制差異逃漏稅 。對此,OECD在1998年開出「國際反避稅第一大炮」,就是公布「有害租稅競爭名單」,並明定「租稅天堂」的4大關鍵:對所得未課徵或僅課徵象徵性租稅、缺乏有效資訊交換、法律行政缺乏透明度、無實質投資活動發生。

針對宣稱保護客戶資訊、不願提供稅務資訊的金融機構,OECD於2005年修正稅約範本第26條資訊交換,並增訂第4 項「不得以無國內利益拒絕資訊交換」、第5項「不得以資訊為銀行持有拒絕提供」。

不合作名單揭露

2009年前,大部分OECD會員國已執行稅務資訊交換,OECD也曾公布「不合作租稅天堂」名單:列支敦斯堡及安道爾。「被貼上不合作標籤,就等於死了一半。」宋秀玲說。此外,瑞士、盧森堡、奧地利、新加坡、香港及摩洛哥被認為「存在銀行透明度問題」。

美國在2010年通過俗稱「肥咖」(FATCA)的《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要求外國金融機構履行辨識客戶身分、申報美籍帳戶資料之義務,也是反避稅又一重記,而新的CRS就被稱為「全球版的肥咖」,目前影響範圍擴及101個國家地區。

我國因未加入OECD的多邊協定MAAC,目前僅依租稅協定資訊交換條文進行「個案式」的交換。但宋秀玲強調,已有他國主動提供特定人士在海外的稅務資訊給我國財政部。《稅捐稽徵法》修正草案通過後,將可與其他國家簽訂含「自動資訊交換」及其他稅務協助之協定。

中國避稅恐被關閉

以中、港現行法規而言,不願提供稅務資訊交換的銀行在香港會被罰錢,在中國則會被「停業或撤銷經營許可證」、取消董事、資深經理人及其他負責人員資格、帳戶持有人也可能被移送司法機關。

被問及CRS會不會加深政府與企業的對立?負責中國稅務與商務諮詢的安永合夥人王思敏指出,很多上市公司對CRS表示歡迎,因為正常繳稅本是應該;會怕被CRS抓漏的,通常都是愛鑽漏洞的不良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