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性侵逐年增 92%是熟人所為

林佳楠 2016/12/14 12:32 點閱 16276 次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公布105年度十大兒保新聞。(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公布105年度十大兒保新聞。(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我曾經覺得自己是怪物。」藝術家陳潔晧14日分享3至5歲時曾遭保母一家人性侵的過程。據家扶基金會分析,在所有兒虐案件中,身體傷害或致死佔最多,性虐案件則逐年增加,其中高達92%是熟人所為。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呼籲,政府應建立國家級的「兒童保護與安全監測機制」,有效監控並預防兒虐案件再發生。

藝術治療長路漫漫

陳潔晧30多年前曾遭保母一家人性侵、強迫口交及強迫觀看行房,在這種情況下還與他們共住了3年。當時他曾哭著要求父母不要送他去保母家,父母卻冷漠回應。談及自己漫長的療傷過程,他說,「我曾選擇遺忘。」但創傷記憶太沈重,現年36歲的他2 年前才開始想起受虐經驗,並透過藝術創作重新理解當時的事件。

陳潔晧的畫作裡充滿動物的意象。他提到,小時候保母家曾養過一隻牧羊犬,當他凝視牠的雙眼時,心情就會平靜下來,也因此他與動物產生心理認同。今年中,他曾出書道出創傷記憶,父母卻感到很丟臉,並選擇拒認他陳述的事實。

兒虐情況嚴重

家扶基金會公布105年度十大兒保新聞,最嚴重的頭條新聞就是震驚全台的內湖小燈泡命案「無辜4歲女童,當街遭砍頭」。社工人員與專家學者從156則案件、248則新聞中,根據重要性、影響性、教育性等三大原則,選出與兒童福利相關的年度重大新聞。其中,身體傷害致死的案件及新聞最多。

其他重大新聞包括:「父同居人好狠,長柄刷打死4歲童」、「5歲童遭母男友打死」、「殺4歲女兒埋屍,獸父再爆打死10月兒」、「4歲就遭母狠虐,11歲命喪庇護所」、「人倫悲劇,母攜2幼子燒炭3亡」、「12歲女童遭割頸,疑母前男友下毒手」等。

家扶基金會社會工作處處長周大堯分析,兒童受虐後,生活機能、生理與心理人格健康、及兩性關係都會受到影響,當事人也可能出現行為異常(例如斯德哥爾摩症)等後遺症。有些受虐兒長大後只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處理人際衝突,因為這是他們從大人身教學到的事情。

報導方向須改變

針對性侵新聞今年增加到三成之多,周大堯指出,這可歸咎於媒體喜歡報導與性有關的話題。他認為,雖然媒體需要以聳動字眼吸引點閱率,但在報導時,記者往往只注重「案件細節的描述」,卻缺乏前因後果的分析。

家扶基金會社會工作處企劃組主任藍元衫說,媒體應負起監督政府的責任。例如目前關於家暴、受虐兒的資料分散在衛福部、司法部、警政署等單位,雖有許多量化數據,卻缺乏質化分析。因此,「兒童保護與安全監測機制」若能成立,相關單位才可進行全面地資料分析。

傾聽與了解

被問及如何與少時受虐的成人相處?陳潔晧的妻子表示,每位受害者的情況都不同,像陳潔晧就是在2年前才開始想起30多年前的受虐往事。她提醒,受害者有時會莫名陷入恐慌、變得不像平常的他,身邊的人應多加傾聽了解當事人的需求,例如讓他待在有安全感的環境等,而不應以本位主義的方式,強迫當事人盡快遺忘或正面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