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起千堆雪」 英川通話多與空

劉屏 2016/12/05 07:39 點閱 12836 次
美國如果藉由英川越洋電話戳一下中國大陸,不無可能。(總統府提供)
美國如果藉由英川越洋電話戳一下中國大陸,不無可能。(總統府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劉屏美國分析報導】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通電話,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熱門新聞。從台灣的角度看,這是重大的外交成就;但是國際媒體卻擔心潛藏多重危機。而綜觀華府政治觀察者說法,台灣的對美外交與國際處境,與中美關係,恐怕都是短多長空。

美陷「多重危機」

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新聞稱英川電話「敲響了外交警鐘」,因為它沒有根據美國的外交慣例行事,可能就此引發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麻煩。在此之前,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都在頭版報導此事,都擔心川普此舉會惹惱北京;洛杉磯時報更以社論稱川普「製造外交災難」。此外,《時代》雜誌、CNN等也都表達了類似的擔心。

所謂「多重危機」,意指此事不但引發了北京疑慮,且再次凸顯川普的作風缺陷—刻意不理會既有體制。川普可能是外交歷練不足,可能是不明瞭台海議題之敏感,也可能只是單純認為這不過是禮貌上的恭賀電話……,這些都不要緊;真正要緊的是他與外國元首通電話前,沒有向白宮、國務院知會;在通話中也逾越分際(例如與巴基斯坦總理謝瑞夫的電話),引發其他國家的疑慮。

可能有人說,今天白宮的外交幕僚與國務院的主管官員都不是川普的人,日後換由自己人,川普自然會聽取他們的意見。這種說法大有問題,其一,美國奉行兩黨外交,外交政策有其延續性、可預測性,違反這個原則可能引起衝擊,所以不能說幹就幹。

其二,如果川普用人不當,那將來的問題可能更形嚴重。正如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墨菲(Chris Murphy,康乃狄克州,民主黨州)所說,川普這次是「沒有任何計畫就出現重大轉向」;而如果不是轉向,只是極端的暫時偏差,那日後川普政府的做為,哪些是政策轉向?哪些只是一時的偏差?

挺川普者大有人在

曾在共和黨政府任官的,尤其未來可能在川普政府任職者,自然不遺餘力的力挺川普。例如布希政府的國務次卿、駐聯合國大使波頓(John Bolton)全力支持英川電話,「美國總統想和誰說話,就和誰說話,不能由北京指定」。傳說波頓可能是國務卿人選之一,他說,美國應該再接再勵提升對台關係,不必理會北京。至於有人擔心會動搖(shake)美中關係,波頓說「本來就應該動搖一番了」。

又如傳聞為英川通話牽線的葉望輝(Stephen Yates,曾擔任美國副總統錢尼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說,一通單純的祝賀電話,竟引發這麼多驚恐,適足說明「美國的中國政策之荒謬」。葉望輝認為,川普這通電話是對美國的民主友人送暖,也符合川普在選戰中的一貫立場,「任何外國領導人願意與美國維持良好關係者,川普願意與之對話」。

「惡意政策之始」?

但其他專家未必這麼放心。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部門主任容安瀾(Alan Romberg)認為,數十年來,美國和台灣都努力維持強固的實質關係,英川通話是這種努力的具體成果;至於這是否代表川普會變更對台政策,容安瀾認為「可能性看來不高」。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國際安全研究部門主任裴維(Barry Pavel)說,這通電話可能造成傷害,陸方反應「當然不會太好」,因為北京會認為此事是川普陣營有意為之;是翻轉了美、中兩國自從1979年以來的外交關係;是川普政府「惡意政策之始」。

展望未來,布希政府的國家安全會議亞太主管葛林(Michael Green)說,川普的作法也許沒有前例,但「美國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則有諸多前例」。葛林認為美國今後會繼續強化對台關係,只是作法不會大張旗鼓。

著有《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一書的白邦瑞(Mike Pillsbury)認為,美國可以一邊強化對台關係,一邊維繫與北京間的關係。他說,台灣在強化對美關係之際,同時開展對大陸的關係,美國也應該這麼做。

誰送誰聖誕禮物?

綜合各方看法,中方震怒(go ballistic)是必然,但有的專家認為陸方會低調處理,趕快度過這段尷尬期;有的擔心陸方可能強烈回應,包括公開及私下警告美國,以免日後再出現類似情事。

川普在推特是用大寫的(CALLED ME),言下之意,是蔡打給他的,他是接電話,並非主動。川普之後又在推特寫道,美國賣了幾十億美元的軍備給台灣,他豈能不接這個電話。言下之意,在商言商,接個買家的道賀電話也是應該的。

聖誕節快到了。中方會不會向中華民國的某個邦交國示意,「送你們大大的聖誕禮物,交換你們與台灣斷交吧」。這恐怕是台灣要嚴加注意的。如果真的發生了,只能說英川電話是短多長空。

選戰期間,川普對北京政權沒有什麼好話,如果藉由英川電話戳一下中國大陸,不無可能。至於是算計過的要藉這件事讓北京惱火,抑或只是自己及幕僚缺乏經驗導致意外,只能由川普本人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