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同婚法案 學生:身陷彩虹恐怖

鄭羿菲 2016/12/03 21:02 點閱 17314 次
學生族群身陷「彩虹恐怖」的沈默螺旋中,多位學生受訪時都認為,大多數同儕不願理性溝通正反意見,更傾向扣「恐同」、「破害人權」等帽子。(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學生族群身陷「彩虹恐怖」的沈默螺旋中,多位學生受訪時都認為,大多數同儕不願理性溝通正反意見,更傾向扣「恐同」、「破害人權」等帽子。(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同婚議題成為社會熱門話題,但持反對意見的學生卻形容自己身陷「彩虹恐怖」中。參與3日反同婚大遊行的建中學生吳翰霖受訪時表示,「教育已成為同志族群的靠山,在學校已無法公開表達自己對於婚姻、忠貞與性別的認定。」輔大公衛系大四生施俊宇則感慨說,只要表達反對同志的立場,就會被扣上反歧視、反人權的大帽子,這根本是一種「彩虹恐怖」。

反對意見無法表達

「我無法理解沒有界限清楚區分男女的想法。」吳翰霖3日受訪時表示,教育已逐漸讓性別呈現複雜化,如社會性別、心理性別、性別光譜地帶等,雖然同志族群確實有需要保障人權,但教育已成為他們的靠山,自己無法在校園表達婚姻、忠貞、性別等概念,「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沒有白色恐怖,卻正經歷彩色恐怖。」他說。

華夏科大數位媒體設計系的李姓同學受訪時說,與朋友談起同婚議題時,有8成的人會不願意接受討論,直接扣上「恐同」或「迫害人權」的帽子,這已經不是理性探討的角度了,因為只要自己一表態不認同「同性婚姻」,就會被言語訕笑,無形中成為另一種上課壓力。

另一位25歲輔大金融系畢業的張姓民眾受訪時認為,在網路上發言的壓力更大,他不明白為什麼表達自己的意見會引起謾罵及嘲笑,「不是正因為立場與想法不同,才更需要對話、互相理解嗎?」

不了解擔心的聲音

「可能自己念的系所與醫學有關,同學比較願意探討『多元性別』的相關議題。」施俊宇受訪時指出,在深談前,許多同學也是支持「同志人權」,但畢竟不是學法或政治的專業,而多數媒體也都以「醜化」為新聞,無法確實傳遞反對方的意見,故不了解社會上還有其餘民眾擔心家庭、對立、國際公約只尊重各國立法,沒有記載「專法就是歧視」的條文等。

施俊宇說,在理性溝通探討為前提下,許多同學會想要更多選項,如另立專法或應給予社會各界更多的討論再決定等,即便有不認同的同學,也認尊重他的想法,因為這是憲法保障的思想自由。

在1203凱道遊行到一半,幸福盟向參與的民眾廣播提醒,中山南路數十位挺同人士,參與遊行的民眾一度與挺同人士起衝突,民眾若遇騷擾可錄影蒐證,並建議散場時盡量多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