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蒟蒻 超Q彈素食食材怎麼來的?+研究:正常家庭父母放任的小孩 較容易生病

林亭妤 2016/11/28 08:12 點閱 33080 次

1.蒟蒻 超Q彈素食食材怎麼來的?
http://udn.com/news/story/7266/2111736
蒟蒻(學名:Amorphophallus konjac),又名魔芋,由於其外型因此又有「雷公銃」的俗稱。蒟蒻塊莖中約有10%的成分為葡甘露聚醣 (glucomannan,一種水溶性多醣類),屬於天然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用後容易有飽足感,人體無法消化和吸收,加上其極低的熱量,因此這幾年被奉為減肥聖品。

蒟蒻的製作原理,是將塊莖洗淨後切片,並經過乾燥、磨碎成粉狀,並去除澱粉使葡甘露聚醣的含量提高,所得的產物即為蒟蒻粉;而將蒟蒻粉添加鹼(氫氧化鈣)與大量的水份,再加熱所得到的膠質狀物質,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蒟蒻」。

不過,蒟蒻粉在去除澱粉、提高葡甘露聚糖的含量時,為了防止其氧化與褐變,有些業者會採用燻硫的方式,再使用酒精純化技術除去不純物質,因此在購買蒟蒻製品時須留意其味道,如果聞起來有些許刺鼻的異味,則可能是二氧化硫殘留量過高,盡可能挑選具有二氧化硫殘留量檢驗合格的產品,而在烹煮前也可先用熱水川燙去除部分二氧化硫。

回應:蒟蒻含有很豐富的膳食纖維,很多人都愛吃,應可以詢問營養師一天適當的進食量。

2.研究:正常家庭父母放任的小孩 較容易生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72/2121562
研究顯示,父母的教養風格不僅影響小孩的心理和情緒狀態,也衝擊他們的身體健康。

研究人員最近比較五種不同的教養風格,發現一種被定義為「督導不周」(poor monitoring)的教養方式,小孩常有發炎和免疫系統反應過度的狀況;這兩者都是心血管疾病之類病症的危險因子,但研究人員還必須多追蹤小朋友幾年的時間,才能確知他們是否有較容易致病。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奧勒岡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倫解釋,被歸類於督導不周的父母,通常不查看小孩是否準時回家,不知道小孩人在哪裡,也不曉得他們在做什麼。這些父母很可能逼孩子有高於心理準備的獨立性,但因為小孩還沒準備好,所以造成壓力。

艾倫和同事的其他研究也顯示,父母和小孩互動時,如果動怒或高壓行為的程度較嚴重,小孩對腦膜炎疫苗的免疫反應較弱。

回應:人的身體很奇妙,各種外界的不良互動都會反應在身體上。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