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設計不友善 金屬回收率差

林亭妤 2016/11/10 17:09 點閱 34607 次
綠色和平10日表示,電子相關業者設計產品時,應融入方便回收的新思維。(photo by 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10日表示,電子相關業者設計產品時,應融入方便回收的新思維。(photo by 綠色和平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每支手機內含有10種以上的金屬元素,但這些元素不僅回收率低,還造成開採礦產的人權問題。綠色和平10日指出,元素鋁常用於製造手機外殼,鈷用於製造手機電池,但這些高價資源正被不斷開採、並不斷成為廢棄物。全球IT專案主任李之安提醒,開採金礦的勞動環境恐極為惡劣,甚至有雇用違法童工之疑。

手機耗用龐大資源

綠色和平10日發布與德國應用生態研究所共同研究的「全球電子產品製造過程使用能源與資源」報告指出,年銷售總額超過15億台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在製造、生產過程中就耗用了超過30萬噸的資源,而我國每年售出的新手機也約有700萬支,疊起來相當於222座101大樓。

「這些資源中,有4萬多噸的鋁被用於製造手機外殼,在電池中也可以找到超過1萬噸的鈷,占全球年產量將近1成。」全球IT專案主任李之安受訪時表示,一支手機裡含有至少10種以上的元素,最常見的如:金、銀、銅、鐵、錫、鎂、鈷、鋁等,整體電氣及電子製造業甚至消耗掉全球1/4產量的銀。

金礦開採環境劣

李之安說,智慧型手機業者基於企業責任,或多或少也有回收金屬元素的相關流程,但成本投入多少各有差異,大部分都是委外交由回收事業處理手機廢棄物,但因產品在設計時本身有限制,常讓回收業者無法很有效率的拆解、分類各種金屬,目前只有金、銀、銅、鈷等元素被較有效率的回收,其他更稀少的重金屬如:鎢、鎂、鎵等就乏人問津,造成極大浪費。

對稀有資源的忽視不僅衝擊環境,背後其實也隱含了開採礦產的人權問題。李之安舉例,全球約有1成的鈷被用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電池,而鈷大多產自剛果共和國,但當地礦區的勞動條件極其惡劣,甚至有雇用童工的違法情況,而開採、冶煉礦石也是造成許多地區污染的主要原因。

綠色和平呼籲,為加強礦業開採工作的永續性,應改變產品設計及商業模式,推廣使用生命週期更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