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鼓勵年輕人 應跨越「高牆」

林祉延 2016/11/07 12:25 點閱 14929 次
「距離上一次面對讀者,算起來恐怕有十年了。」龍應台在座談會上與讀者相見歡。 (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距離上一次面對讀者,算起來恐怕有十年了。」龍應台在座談會上與讀者相見歡。 (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林祉延台北報道】「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年輕人都面臨著同一個障礙,都在一個有『牆』的結構裡成長。」龍應台6日在「與龍應台面對面」座談會上,面對來自台灣、中國大陸的年輕讀者說:我們得學習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學習。看到真實的世界,就會知道自己應該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龍應台上一次與讀者座談會距今已有十年之久。這一次的座談會吸引了許多年輕讀者。12位參與問答環節的讀者當中,其中更有約3/4的陸生。其中一名來自北京的陸生向龍應台問到,「來台留學對於陸生起什麼樣的作用?」

好制度可否移植?

龍應台表示,中國大陸學生如果到歐美國家留學,可以發現歐美國家比中國大陸進步的地方,但難免會有同樣好的制度是否可以移植到中國大陸的疑慮。若是到台灣來留學的話,在相近的文化背景下,台灣的優缺點中國大陸都可以直接引以為鑑。龍應台引用卡爾‧波普爾的學說指出,「最好的制度必須根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當中,才可以長出來。」

龍應台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在血緣上、歷史上都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關切是必要的。但台灣人得避免以一種過度自信自滿的態度,不自覺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來認識與面對中國大陸。我們對於另外一個社會的關心,應該站在一個人的角度,以慈悲心去了解對方。

跨越環境的高牆

龍應台告訴年輕讀者,現在的社會和她當時的差別已經非常巨大。現在的年輕人要先認識這個世界。中國大陸跟台灣的年輕人都同樣面臨一個障礙。陸生在一個有「牆」的結構裡成長,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去真實面對這個世界。

而台灣也有「牆」,台灣過去在歷史上、國際上,都處於一個的孤立狀態。因此雖然台灣的「牆」並不顯而易見,但執政者的緊張會在無形當中,於媒體、教育當中透露出來。龍應台勸勉在場的年輕讀者,要清楚認知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身分。學習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學習。看到真實的世界,就會知道自己的應該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關懷人與社會

龍應台最後期許讀者們對「人」的衷心關懷,對於社會的關切和努力可以永遠持續下去。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與身分,只要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就會帶來快樂。「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大樹的頂端美好地高飛,而忽略了這棵樹底下正發生的各種事情。透過文學可以得到對生命更深的認識,透過觀察一棵大樹,生命才可以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