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我國進口黃豆應比照玉米,區分出食品級和飼料級。」立委蔡培慧24日指出,國人接觸到的黃豆食品如豆漿、豆干等,有8成仍是基改黃豆製造,她呼籲,食藥署應將黃豆比照玉米,區分出「基改/非基改」及「飼料/食用」用途。食藥署主秘陳信誠則回應,黃豆是否比照玉米級別,應由農委會向國貿局提出。
黃豆製品乃國人食用偏好之一,從早餐豆漿、午餐豆腐到晚餐味增湯,國人每年直接食用黃豆約28萬公噸。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顯示,我國104年進口黃豆總量高達268.5萬公噸,其中非基改黃豆僅有5.9萬公噸,占總體黃豆量2.2%。立委蔡培慧24日在「飼料?食品?黃豆貨號要分流」記者會上提醒,這代表國人於日常中接觸到的黃豆食品,有8成仍是基改作物。
「黃豆應該在海關進口時,就從源頭進行分流管理。」蔡培慧指出,日本已將黃豆從源頭進行管理,包括日本所有的食用黃豆都必須是非基改黃豆,供應商僅能提供「食品級規格的黃豆」供作食用。她向財政部關務署要求,黃豆應該分開編列出「飼料級/食品級」以及「基改/非基改作物」。
蔡培慧並說,食藥署則需規範民眾可直接食用的黃豆,僅限「食品級非基改黃豆」,而「食品級基改黃豆」僅供榨油用途,飼料級的黃豆則不論基改或非基改,都禁止進入食用用途。
「傳統豆腐產業的製法,多是取用基改黃豆。」台灣省豆腐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蘇漢城表示,由於豆腐產業的傳統製法是取用基改黃豆來加工,最近幾年因食安意識抬頭,才漸漸朝非基改黃豆目標修正。他說,豆腐產業會將非基改黃豆製作當作目標,但需要給業者一段緩衝期。
「在技術上,黃豆是可以拆分出食品級或飼料級,但拆分會有一些問題衍生,」關務署副署長謝鈴媛表示,問題包括黃豆在進口分級時海關怎麼認定、需要一筆額外的檢驗費。食藥署主秘陳信誠說,黃豆目前比照食品進口,若要分流管制,須全盤規劃完整的系統,細緻到連路邊小吃攤的黃豆源頭都要能追溯。
飼料級 | 食品級 | |
基改 | 飼料級基因改造黃豆 | 食品級榨油用基因改造黃豆 |
非基改 | 飼料級非基因改造黃豆 | 食品級非基因改造黃豆 |